南京区划调整:四区并二 两县改区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2013-2-25 21:03:51]
  
南京区划调整:四区并二

  
南京区划调整:四区并二

  

  一、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内容
  龙虎网讯 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
  撤销秦淮区(面积22.72平方公里,人口25.38万)、白下区(面积26.39平方公里,人口46.24万),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秦淮区(面积49.11平方公里,人口71.62万);
  撤销鼓楼区(面积24.65平方公里,人口64.62万)、下关区(面积28.35平方公里,人口31.04万),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鼓楼区(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95.66万);
  撤销溧水县,设立南京市溧水区(面积1067平方公里,人口41.93万),以原溧水县的行政区域为南京市溧水区的行政区域;
  撤销高淳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面积802平方公里,人口42.5万人),以原高淳县的行政区域为南京市高淳区的行政区域。
  本轮行政区划调整后,南京市将由11区2县精简为11个区。
  南京市本轮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在近十年几届市领导班子酝酿的基础上,去年组织有关方面反复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区县意见,并经过了国家、省和市多轮专家论证,符合国家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三角地区发展战略和对中心城市重大区划调整的基本原则要求。本轮区划调整,将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行政区划调整,突破了南京发展“两大瓶颈”
  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没有两县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溧水、高淳是苏南地区仅有的两个县,是目前区划格局下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拓展空间。现行溧高地区县的行政区划体制已不适应南京区域整体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表现为城乡和区域规划难以统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弱等。近年来,两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两县撤县设区,不仅关系到两县总体提档升级,更是全市统筹区域整体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关键。
  二是主城发展空间的瓶颈。部分区的行政区域面积较小,现南京市江南主城的6区中,白下区、秦淮区、鼓楼区、下关区均只有20多平方公里,其中秦淮、下关两区人口都仅有30万左右,不但发展空间局促,严重影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而且造成行政成本较高。部分区的产业同构、不利整合,部分区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资源整合,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如秦淮区与白下区面积相当,地缘相邻,产业均为商贸、旅游、服务业,但受行政区划制约,难以实施统一的规划建设,影响了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经本轮调整,将实现主城区的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布局整合集聚、行政资源集约高效,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全面有效保护。
  三、行政区划调整,为南京发展带来直接利好
  一是有利于南京城市发展。城区建制数和规模更合理,主城区四区并二,中心城区由6个减为4个,平均规模由43平方公里、41万人上升为65平方公里、61万人,建制数和行政区规模更加合理。文化品牌更高端,产业结构更科学。秦淮、白下两区合并,鼓楼、下关两区合并,将有利于加快城墙及老城南和下关、颐和路等地区的全面保护,大力传承弘扬古城南京悠久历史文化,同时促进总部经济,形成金融、科技、教育等多元化发展的新产业格局。空间布局更优化,溧水、高淳两县改区,将为南京新的城乡空间规划,为探索中心城市科学发展之路,提供广阔空间。同时,将逐步缩小两地与主城的政策差距,加快两地的人才、资金、产业集聚,促进两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两地与南京主城的一体化建设。
  二是有利于南京发挥区域优势。按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南京要成为辐射长三角、带动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区划调整后,将进一步发挥沿江港口、历史文化和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体现南京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北翼的中心城市功能作用,连接苏锡常发达地区,辐射安徽芜湖、马鞍山等地,促进长三角北翼城市群更好的发展。
  三是有利于行政资源集约运作。政府机构得到精简,通过区划调整,南京市在2002年4月江北四区县并二的基础上,又减少两个区县建制,占现有区县建制总数的15%。政府服务得到强化,通过区划调整配置,将有力促进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方式的转变,提高服务公众的水平和质量,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支出得到压缩,从长远看,本轮区划调整,将进一步减轻财政负担,减少人员开支,降低行政成本。
  四、新区名称和驻地确定
  一是新区命名
  区划工作是综合性工作,政区命名同样需要综合考虑,溧水县、高淳县改区后,仍使用“溧水”、“高淳”名称,在政区专名上没有变化。对于新秦淮区、鼓楼区的命名,从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等角度,经过多方综合分析、考量并征求各方面意见,取得广泛共识基础上确定,特别是考虑到秦淮是南京文化的特色代表,鼓楼区是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所在地,同时也是省级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地方等因素。
  二是新区驻地
  新设立的秦淮区人民政府驻五老村街道太平南路69号。
  新设立的鼓楼区人民政府驻宁海路街道山西路124号。
  溧水区人民政府驻永阳镇大东门街68号。
  高淳区人民政府驻淳溪镇镇兴路228号。
  五、区划调整工作推进步骤和相关安排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态度,市成立行政区划调整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下设6个工作组。
  在实施过程中,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先合再理、稳妥过渡、逐步到位”的办法,先合署办公,履行职责,后逐步理顺。3月底前,新区区级领导班子配备到位。4月底前,新区部门干部和事业单位领导调整到位。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简朴、简约、高效”原则,全市不开成立大会。
  行政区划调整期间,在新行政区揭牌前,涉及调整的四区两县仍正常行使各项职能,确保在过渡期内不给企业、市民办事带来不便。
  六、行政区划调整将释放正能量
  历史上,南京市经过多次区划调整,如2000年和2002年,分别实施了江宁撤县设区和江北浦口区、江浦县及大厂区、六合县四区县并二的两次重大区划调整,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化进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潜能、促进生产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的推动作用。江宁撤县设区,十年间,GDP翻了7倍多,财政收入翻了20多倍,一跃成为省内经济强区。江北两区经济持续发展,2011年,浦口区国内生产总值达350亿元,财政收入达60亿元;六合区国内生产总值达520亿元,财政收入达76亿元,综合实力较合并前大幅提升。实践证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需要,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本轮区划调整,是南京城市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是加快南京率先基本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有利契机,相信通过此轮调整,南京发展将更加契合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南京将以全新面貌迎接亚青、青奥,以集约、集中、集聚态势推进南京“三都市三名城”建设和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建设,服务社会大众、造福南京市民、促进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