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白下” 两个老地名不会消失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2013-2-25 23:35:15]
  龙虎网讯 走在下关,你会不会立即仿佛置身曾经热闹非凡的民国码头、车站?在白下,你或许还不知道这两个字曾经代表南京。尽管“下关”和“白下”在行政区划上不存在了,但这两个老地名并不会消失。昨天,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地名专家以及一些居民,通过他们的讲述,“穿越”回到白下、下关这些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白下”还得有

  
  现在,白下并入秦淮,下关并入鼓楼,很多网友惋惜“没有白下、下关这个名称了”。有人还担心,这两个名称的由来,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被人们所淡忘。
  对此,南京地名专家薛光表示,白下区、下关区这两个区片名称,虽然没有了,但这两个老地名还是会保留下来的,市民们还是可以找寻到它们的“前尘往事”。比如,白下路,它位于新街口东南,东起龙蟠中路(原在大中桥),西至中山南路与建邺路交叉口。这条路长1504米,宽24到3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该路原为南唐宫门外横街东段,亦为明代开辟的大中桥至石城门官街东段。1927年,国民政府以南京为首都,开辟城市干道,将横贯白下区东西的中正街拓宽,沿用古名“白下”,改名为白下路。如今,白下路是南京主城区主干道之一。
  “下关”依然在
  “以后,作为区划,下关不复存在,但是作为地名,它应该还是在的。”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市下关滨江开发改造指挥部采访最新的规划方案,大家自然而然,就谈到了区划调整这个话题。
  下关区并到鼓楼区,难道指挥部的名字要改成“鼓楼滨江开发改造指挥部”?
  “暂时不会变。”南京市下关滨江开发改造指挥部副指挥长丁恒才说,这个指挥部并不是下关区的,而是直属市里。
  就拿长江岸线建设来说,下关段南起中山码头,北至长江大桥,全长3公里,其中很多改造建设的重点,都是独具下关特色的,比方说下关电厂码头、下关铁路轮渡桥旧址、下关大剧院、下关火车站旧址,这些离了“下关”二字,就不对味了,不可能改掉;大马路历史街区也是如此,浦口也有大马路,下关也有大马路,都很出名,都与通商开埠密切相关,如果下关大马路改叫鼓楼大马路,谁知道这是哪儿?虽然下关区与鼓楼区合并了,但下关这个地名以及它承载的历史记忆,更应该传承保留下来。
  关键词:白下
  它曾代表过南京
  “按照现代人的观点,‘秦淮’的名气比‘白下’要大。但其实,从历史沿革来看,‘白下’曾经一度是南京的代称,历史上的名气更大。”南京市地名专家薛光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其介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南京先后有过几十个名称,比如金陵、建业、建康、归化、白下、天京……“白下”,就曾经是南京的“大名”。但“白下”这个名称究竟是怎么来的?众说纷纭,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有两种版本流传较广。
  一种版本是民间传说,因为楚平王的孙子白公胜在这里住过,所以称白下。但是,白下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却指出了另外一种说法,这也就是另外的一个版本:“白下”的由来,应该与“白石山”有很大关系。三国孙吴时期,南京城北的幕府山以盛产白云石著称,时称“白石山”、“白土山”,山下坡地称“白下坡”。东晋初年,晋将李根在幕府山下用白云石筑成城垒,称“白石垒”。白石垒下的村称为“白下村”,后发展为“白下城”。至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白下”之名系指整个南京地区。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首都,先名南京府,废上元、江宁县。民国2年又废南京府,南京地区称江宁县,今白下区属江宁县管辖。民国16年设南京特别市,后又改称南京市。自此白下区属南京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南京市第二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将第二区人民政府改名为南京市白下区人民委员会。自此,原第二区定名为白下区。1960年建白下区人民公社,1962年复称白下区,1967年改名朝阳区,1973年复称白下区。
  白下区最为著名的景点有朝天宫、甘熙故居、明故宫遗址、午朝门等,随着区划调整,白下区的“消失”,这些景点今后都将冠以“秦淮区”的名字,“名字有所变化,但景点和历史韵味并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