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27 19:53:09]
撤县设市热潮再度汹涌而来,国家尚未开闸,百余县已在各出奇招。如今会否重蹈16年前覆辙,国家尚未祭出对策。
标准早过时,百县争名分,国家未开闸
十六年后,再起热潮
神木县做梦都想拥有一个新的“名分”--神木市。正如该县县委书记雷正西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函中说,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撤县改市工作以来,“在这二十多年里,神木广大干部群众一直期盼着能够撤县设市,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这个中国第一产煤大县,近年因推行全民免费医疗而享誉全国。它对于“名分”的渴求,也只是中国上百个县城的一角缩影。
据南方周末记者根据公开的官方信息统计,自1997年开始,包括神木,陕西省就有21个县提出撤县设市(区)。如果放之全国,至少有138个县(地区、盟)明确提出改头换面的设想。
而近两年,挟城镇化之名义,这场热潮被媒体形容如“不断升温的高压锅”,汹涌而来。只需简单地搜索,就可看到不少地方正在编制规划、成立课题组、上报省级,渲染气氛,力图由“县”变成“市”。
这股潮流在中部、西部欠发达地区最为显著。如云南、贵州、广西、安徽,乃至最西边的新疆,大部分地方都是在2011年之后提出的申请。
实际上,这口“压力锅”压抑已久。1997年,国务院暂停了实施十一年多的撤县设市政策。原因在于,当时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县改市”,造成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等“假性城市化”问题。
而诸如神木县这样的明星县,也未能搭上撤县设市的末班车。
在这16年间,只有极少数县城“幸运”地获批。据民政部区划地名研究所原副所长浦善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1997年至今撤县设市的总数还没有政策冻结之前的一年数量多。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至今,有110个地方(不包括上述的138个)有了新“名分”,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县级市改为地级市,或者县改区,并非跨度更大的县改市。
而如今借助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各地可能进行区划调整。神木县又看到了久违的曙光。然而,至今国务院仍未对撤县设市政策解冻明确表态,而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联系多地采访时,各地政府部门几乎都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各出奇招
在南方周末记者接触到的百余县区中,神木属于为数不多的“高调分子”。“我们县申报撤县设市材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我们对此抱有100%的信心。”神木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高增力说。
这个全国百强县的自信绝非一句空话。南方周末记者获悉,如果按国家撤县设市的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主要指标,目前神木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并大幅超出标准。其中gdp总量是国定标准25.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39.8倍。2012年城市化率已达63%,县域集聚人口超过40万。用雷正西的话说,“神木早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县”。
出色的经济数据,让神木组织撤县设市工作格外神气。
2011年全国“两会”上,有陕西省人大代表就为神木等县撤县设市提交议案,而县委、县政府也在当年将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获得省市两地政府的支持。次年,陕西省政府向国务院提交了神木撤县设市的请示。目前,处于待批阶段。
而距神木千里之遥的贵州省黎平县,却仍在冥思苦想,默默准备。
黎平县是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比对国家现行撤县设市标准,在经济、人口、工业产值3大项9小项硬性条件指标中,黎平县2011年还有4小项数据未达到国家标准,包括重要指标如县政府驻地的非农产业人口、乡镇以上工业产值等。
即便如此,黎平仍急欲争得“名分”。就在黎平县辖区的公路上,南方周末记者近日就看到了“积极推进撤县设市工作有利于黎平经济发展”的标语横幅。
莫新华是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2013年4月22日,他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撤县设市最早出现在黔东南州的“十二五”规划中,希望黎平、镇远、天柱、榕江等四个县能在规划期内实现撤县设市。为此,州委、州政府于2012年还专门进行课题研究,寻找政策突破口。
身为《关于加快推进黎平撤县设市工作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黎平调研报告)第一执笔人,莫新华称,该课题属2012年度州委重大课题之一,成果已报送州委、州政府。
该调研报告巧妙地结合现行标准中的特殊条件:“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设市条件可适当放宽,为黎平撤县设市指明了方向。据介绍,黎平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县、中国革命老区,有显著的红色文化标签。“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政治、军事背景,争取审批部门放宽建市条件。”这份获得州委主要领导签字认可的调研报告中如此表述。
黎平还专门成立了撤县设市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动员大会,以2014年为完成时限,倒计时推进,甚至组织团队到有同样背景且撤县设市获批的井冈山市取经。
标准早过时,百县争名分,国家未开闸
十六年后,再起热潮
神木县做梦都想拥有一个新的“名分”--神木市。正如该县县委书记雷正西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函中说,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撤县改市工作以来,“在这二十多年里,神木广大干部群众一直期盼着能够撤县设市,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这个中国第一产煤大县,近年因推行全民免费医疗而享誉全国。它对于“名分”的渴求,也只是中国上百个县城的一角缩影。
据南方周末记者根据公开的官方信息统计,自1997年开始,包括神木,陕西省就有21个县提出撤县设市(区)。如果放之全国,至少有138个县(地区、盟)明确提出改头换面的设想。
而近两年,挟城镇化之名义,这场热潮被媒体形容如“不断升温的高压锅”,汹涌而来。只需简单地搜索,就可看到不少地方正在编制规划、成立课题组、上报省级,渲染气氛,力图由“县”变成“市”。
这股潮流在中部、西部欠发达地区最为显著。如云南、贵州、广西、安徽,乃至最西边的新疆,大部分地方都是在2011年之后提出的申请。
实际上,这口“压力锅”压抑已久。1997年,国务院暂停了实施十一年多的撤县设市政策。原因在于,当时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县改市”,造成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城乡概念模糊等“假性城市化”问题。
而诸如神木县这样的明星县,也未能搭上撤县设市的末班车。
在这16年间,只有极少数县城“幸运”地获批。据民政部区划地名研究所原副所长浦善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1997年至今撤县设市的总数还没有政策冻结之前的一年数量多。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至今,有110个地方(不包括上述的138个)有了新“名分”,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县级市改为地级市,或者县改区,并非跨度更大的县改市。
而如今借助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各地可能进行区划调整。神木县又看到了久违的曙光。然而,至今国务院仍未对撤县设市政策解冻明确表态,而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联系多地采访时,各地政府部门几乎都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各出奇招
在南方周末记者接触到的百余县区中,神木属于为数不多的“高调分子”。“我们县申报撤县设市材料齐全,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我们对此抱有100%的信心。”神木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高增力说。
这个全国百强县的自信绝非一句空话。南方周末记者获悉,如果按国家撤县设市的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主要指标,目前神木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并大幅超出标准。其中gdp总量是国定标准25.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39.8倍。2012年城市化率已达63%,县域集聚人口超过40万。用雷正西的话说,“神木早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县”。
出色的经济数据,让神木组织撤县设市工作格外神气。
2011年全国“两会”上,有陕西省人大代表就为神木等县撤县设市提交议案,而县委、县政府也在当年将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获得省市两地政府的支持。次年,陕西省政府向国务院提交了神木撤县设市的请示。目前,处于待批阶段。
而距神木千里之遥的贵州省黎平县,却仍在冥思苦想,默默准备。
黎平县是全国592个贫困县之一,比对国家现行撤县设市标准,在经济、人口、工业产值3大项9小项硬性条件指标中,黎平县2011年还有4小项数据未达到国家标准,包括重要指标如县政府驻地的非农产业人口、乡镇以上工业产值等。
即便如此,黎平仍急欲争得“名分”。就在黎平县辖区的公路上,南方周末记者近日就看到了“积极推进撤县设市工作有利于黎平经济发展”的标语横幅。
莫新华是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2013年4月22日,他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撤县设市最早出现在黔东南州的“十二五”规划中,希望黎平、镇远、天柱、榕江等四个县能在规划期内实现撤县设市。为此,州委、州政府于2012年还专门进行课题研究,寻找政策突破口。
身为《关于加快推进黎平撤县设市工作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黎平调研报告)第一执笔人,莫新华称,该课题属2012年度州委重大课题之一,成果已报送州委、州政府。
该调研报告巧妙地结合现行标准中的特殊条件:“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设市条件可适当放宽,为黎平撤县设市指明了方向。据介绍,黎平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县、中国革命老区,有显著的红色文化标签。“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政治、军事背景,争取审批部门放宽建市条件。”这份获得州委主要领导签字认可的调研报告中如此表述。
黎平还专门成立了撤县设市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动员大会,以2014年为完成时限,倒计时推进,甚至组织团队到有同样背景且撤县设市获批的井冈山市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