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南昌前世今生:从西汉到民国的版图变迁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2013-6-18 12:04:16]
   前不久,南昌、九江、抚州、宜春区域合作决策咨询暨首届协商会召开,四市抱团发展的蓝图首次呈现。其实,在历史上,这四座城市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年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豫章。
  
    南昌,又名豫章、洪州、钟陵,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西汉时,几乎整个江西地区都属于豫章郡;三国时,豫章郡有16个县;五代时期的南昌府,下辖南昌、丰城、高安等七个县,还在历史上唯一一次建都……朝代更迭,南昌地区的版图发生了多次变化,然而记者发现,迄今为止关于南昌古今政治地理沿革的详细报道仍是空白。辗转数个部门,经过多方寻找,记者终于在江西省图书馆找到了相关书籍,通过史料和专家介绍,记者梳理出了2000多年南昌地区的政治地理变迁脉络。这是南昌的“前世今生”第一次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这座城市,希冀她的美好未来与光明前景。

  
    西汉
    豫章郡版图覆盖全省
    据吴宗慈与辛际周合编的《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总略》介绍,西汉时,豫章郡属扬州,一共有18个县,郡治在南昌,即今天的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地。“那时候,豫章郡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江西地区。”江西省图书馆相关专家对记者说。
    记者查阅《江西人口志》了解到,西汉国家统一,行政管理逐步完善,承秦制继续实行全国户口登记的“上计”制度。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豫章郡当时有67462户、351965人。郡治南昌县按汉代官制,以治下有“万户以上为令”,在“荆扬江南七郡,唯有临湘、南昌、吴三令尔”。据此可以推定,南昌户口数在10000户以上。
    东汉
    出现第一次人口高峰
    东汉时期,豫章郡隶属扬州刺史部,下辖21城,包括南昌、建城(即建成)、新淦、宜春、庐陵、赣、雩都、南野、南城、鄱阳、历陵、余汗、彭泽、柴桑、艾、海昏、平都、石阳、临汝、建昌等。郡治仍然在南昌。
    记者了解到,东汉前、中期,政府实行“与民休息”政策,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增长。据《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汉永和五年(140年)的豫章郡的户口数为406496户,人口为1668906人。自西汉的元始二年至永和五年,138年里人数增加了1316941人,是元始二年的3.74倍。江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3.4%。东汉豫章郡户口数量大增,形成江西人口史上的第一次人口高峰。
    三国两晋
    豫章郡共有16个县
    据《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总略》介绍,三国时期,豫章郡属吴,又增置庐陵、鄱阳、临川、安城四郡及庐陵南部都尉。当时豫章郡共有16个县,分别是南昌、海昏、新淦、建城、上蔡、永修、建昌、吴平、西安、彭泽、艾、宜丰、阳乐、富城、新吴、钟陵。郡治在南昌。
    到了晋朝,江西地区的版图发生了变化。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元康元年,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置江州,治豫章。”豫章郡仍有16个县,分别是南昌、海昏、新淦、建城、望蔡、永修、建昌、吴平、豫宁、彭泽、艾、康乐、丰城、新吴、宜丰、钟陵。
    记者查阅《江西人口志》了解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300多年中,由于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无数人口惨遭杀戮或死于饥寒瘟疫。《晋书》卷七十五《范宁传》载:“生儿不复举养,鳏寡不敢妻娶”,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零以下起伏。西晋太康三年(282年),豫章户口仅为35000户,推算人口数量为231000人。宋大明八年(464年),豫章户数仅为16139户,人口数量为122573人。此时期户口数量的锐减,除了因实际人口的减损之外,还与门阀士族或豪强之家,以及寺庙僧侣隐占大量人口有关。这些被隐占的人口,以及反复战乱造成的无数流迁人口,官府无法稽查。
    隋朝
    豫章人口江西第二
    隋朝建立后,取消了豫章郡,设置洪州总管府。大业初年(605年),又废州设郡,江西地区当时共有7郡24县。豫章郡统领4个县,分别是豫章、丰城、建昌、建成。其中,豫章是由南昌改名而来,把钟陵的地名取消,地域纳入豫章;丰城与巴山郡同废,后改置为广丰,还属豫章,仁寿年间改名丰城;建昌是取消了豫宁郡后,把豫宁、艾、新吴、永修都纳入组成的一个新县;建成是把望蔡、宜丰、康业都纳入后组成的新县。
    隋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江西户口数量明显上升。隋初政治、经济上实行一系列改革,推行“均田制”,制止士族、豪强限外占田和隐占户口,并进行大规模的户口清查和登记,这样,经济得到了较快复兴,人口也迅速增长。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大业五年(609年)豫章郡户数为12021户,推算人口数量为62100人,仅次于庐陵郡在江西地区排第二。
    唐朝
    南昌曾叫“钟陵”
    唐武德五年,置洪州府总管,领洪、饶、抚、吉、虔、南平六州。贞观初年,分天下为十道,第八道是江南道,江西属此道,统洪、饶、抚、吉、虔、袁、江、鄂八州。开元二十一年,又分天下为十五道,江南分东、西道,置采访使。乾元元年,改观察使,江南西道观察,管辖八个州,分别是洪、饶、虔、吉、江、袁、信、抚州。这当中,洪州治南昌,下辖7个县,分别是南昌、丰城、高安、建昌、新吴、武宁、分宁。“唐朝年间,南昌经历了三次改名,最开始沿用隋朝旧称‘豫章’,宝应初年改名‘钟陵’,贞元中年又改名‘南昌’。”省图相关专家告诉记者。
    贞观以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户口和加快人口生殖,如强制性推行早婚、奖励生育等。从贞观年间,经开元、天宝至元和年间的200多年里,江西户口快速增长。唐代贞观十三年(639年),洪州户数为15456户,人口数量为74044人。到了天宝元年(742年),洪州户数增至55530户,人口数量增至353231人。天宝元年,洪州户数为各州之首。
    五代
    历史上唯一一次建都
    据《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总略》介绍,五代杨吴时期,江西初属杨吴,后属南唐。当时的洪州治地仍在南昌,管辖范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到了南唐周显德六年(959年)十一月,洪州升为南昌府,号曰南都。这一次,南昌不仅名字发生了变化,还升格为一国之都,发生这么大变化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黎传绪为记者揭开了“谜底”。原来,公元959年,后周军队攻入扬州,南唐国王李璟为防敌军过江,决定将国都由金陵(南京)迁至洪州。当年11月,李璟将洪州改为南昌府,仿金陵皇宫规模大兴土木。961年二月壬午日,李璟率文武百官水陆并进逆长江而上,一个月后到达南昌章江门。当时江南西道及南昌府文武百官夹道相迎,此后宋太祖赵匡胤专程派人前来劳问。不料迁都3个月后,46岁的李璟突发疾病逝世,此后,南昌变为留守都城一直维持到开宝八年(976年)南唐灭亡。“这是南昌历史上唯一一次建都,南唐皇宫的遗址就在中山路南昌保育院一带。”黎传绪说。
    豫章郡范围最大时覆盖整个江西南昌、九江、抚州、宜春曾同属一地
    宋朝
    南昌版图上首次出现“进贤”
    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为东、西路。江南西路即江西,领洪、虔、吉、袁、抚、筠六州及临江、建昌、南安三军。南宋建炎四年,合江东、西为江南路。绍兴元年,再分江南东、西路,以建康府、池、饶、徽、宣、抚、信、太平州及广德、建昌军为江南东路。以江、洪、虔、吉、袁、筠及兴国(属湖北)、南康、临江、南安军为江南西路。洪州豫章郡,称镇南军节度使。隆兴二年,升隆兴府,管辖八个县,分别是:南昌、新建、奉新、丰城、分宁、武宁、靖安、进贤,县治在南昌和新建。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南昌版图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叫“进贤”的地方。黎传绪告诉记者,进贤县原名钟陵县,省城有进贤门,相传澹台灭明南游从此门进,所以叫“进贤”。还有一种说法,即县东有一座栖贤山,所以将本县命名为“进贤”。
    宋朝,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江西人口增长迎来第二次高峰。记者在《江西人口志》上看到,两宋时期,江西人口数量突破1000万大关,一度成为全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其中,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洪州户数为261105户,推算人口数量为1070531人。
    元朝
    北人南迁人口剧增
    朝代更迭,“历史的车轮”行至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设行都元帅府及安抚司于隆兴路(隆兴府改,二十一年又改龙兴路)。龙兴路管辖六县二州,六县分别是:南昌、新建、进贤、奉新、靖安、武宁,二州为富州和宁州。富州为原来的丰城县升置,宁州由武宁、分宁二县组成。
    由于赣东北地区经济繁荣和北方人口的南迁,元代江西人口大幅上升。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江西户口数分别占全国户口总数的21.04%和24.69%,居现今区划的全国各省区之首位。其中,龙兴路户数371436户,人口数量为1485744人。
    明朝
    朱元璋改隆兴府为洪都府
    朱元璋夺得天下后,对江西地区进行了行政调整。洪武三年(1370年),置江西都卫,与行省共治。八年,改都卫为都指挥使司。九年,废行中书省,设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十三府,又置江西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并治南昌。分全省为五道,南瑞辖南昌、瑞州二府,九江道辖饶州、南康、九江三府,湖东道辖广信、抚州、建昌三府。湖西道辖吉安、袁州、临江三州一府,岭北道辖赣州、南安二府。
    据省图书馆相关专家介绍,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太祖朱元璋曾到过隆兴府,他将此地改名为洪都府。次年八月,又改为南昌府。南昌府共辖七县一州,七县为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一州为宁州。南昌与新建同为府治。
    人口方面,明代官方册籍所载江西户口数为连连递减,实为统计上的失误,实际户口是增长的。清初顾祖禹编《读史方舆纪要》,记有明嘉靖、隆庆年间(1567年前后)全国各府县的“里”数。按规定,每里为110户,江西13府加上婺源县,当时共有10474.5里。其中,南昌府共有1720里(189200户),为各府中最多。
    清朝
    南昌府面积是现在的2.3倍
    据《江西省古今政治地理沿革总略》介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裁各道,分守南昌道、分巡南瑞道、分巡兼分守湖西道、分巡兼分守湖东道、分巡兼分守九江道、分巡兼分守岭北道,除分守南昌道外,五道分辖十三府。南昌府辖一州、一厅、七县,府治在南昌和新建。一州为义宁州,一厅为铜鼓,七县为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省图书馆相关专家告诉记者,义宁州即今天的修水县,原名宁州,嘉庆六年特旨改为义宁州。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嘉庆三年七月,宁州刘联登、宋怀璞等造反作乱,南昌知府蔡齐明剿灭了他们。蔡进京面见皇上,受到嘉奖,皇上欣赏宁州士民同仇敌忾、知方向义,赐名义宁。
    记者查阅《江西人口志》了解到,清代中的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人口空前增长,形成了江西历史上第三次人口高峰。以清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例,当时南昌府户数为711899户,人口数量为4676156人。南昌府的面积也很大,达到17100平方公里,是现在南昌面积的2.3倍。
    民国
    豫章道辖23个县
    推翻清王朝后,江西版图随之发生变化。民国元年(1912年)冬,废府及直州。三年,划全省为四道,分领八十一县。四道分别为豫章道、浔阳道、庐陵道、赣南道,其中,豫章道辖23个县,县治在南昌。23个县分别是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南城、黎川、南丰、广昌、资溪、临川、金溪、崇仁、宜黄、乐安、东乡、余江、上饶、玉山、弋阳、贵溪、铅山、广丰、横峰。“豫章的版图扩大到了上饶、玉山一带,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主要是因为当时整个江西地区仅分为四个道,每个道所辖范围必然很大。”省图相关专家对记者说。
    民国三年,袁世凯下令划一全国县制,以前所有州厅,一律改县。民国十五年,全国废道,各县均隶属于省。(本报道感谢江西省图书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