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村
菊潭旧属方安里,因海边有石潭背靠菊花山,故名菊潭,史称菊潭境。东邻霞江村,西连潭头村,南毗大宏村,北抵古时要塞文石港,可眺海浪滔天白猴屿。横村一条河流,东起寺下闸,西至潭头港闸兜,全长三千米,可通东海,如玉带环腰,古称玉带河。村左巨石,长60米,宽50米,称为大石罈姆,形如螃蟹,蟹嘴迎河,如螃蟹戏水。村后牛仔山,头戴菊花,尾弄螃蟹,如卧地醉牛,村正面新建朱熹十字街,高楼林立,商旅云集,是潭头镇区之心脏。
全村总面积0.29平方千米,共370户,1020人,大多是开闽忠懿王王审知之后裔,于南宋宝祐年间(1255)从平坑卜居菊潭。侨居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地区有540多人。在镇中心建造雄伟壮观的菊潭文化中心,建设菊潭公园、潭头公交停车场,并铺建潭头王朱街水泥路,在朱熹街中心环岛竖立朱熹石像。美化了家乡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全体村民和谐相处,安居乐业。
菊潭旧属方安里,因海边有石潭背靠菊花山,故名菊潭,史称菊潭境。东邻霞江村,西连潭头村,南毗大宏村,北抵古时要塞文石港,可眺海浪滔天白猴屿。横村一条河流,东起寺下闸,西至潭头港闸兜,全长三千米,可通东海,如玉带环腰,古称玉带河。村左巨石,长60米,宽50米,称为大石罈姆,形如螃蟹,蟹嘴迎河,如螃蟹戏水。村后牛仔山,头戴菊花,尾弄螃蟹,如卧地醉牛,村正面新建朱熹十字街,高楼林立,商旅云集,是潭头镇区之心脏。
全村总面积0.29平方千米,共370户,1020人,大多是开闽忠懿王王审知之后裔,于南宋宝祐年间(1255)从平坑卜居菊潭。侨居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地区有540多人。在镇中心建造雄伟壮观的菊潭文化中心,建设菊潭公园、潭头公交停车场,并铺建潭头王朱街水泥路,在朱熹街中心环岛竖立朱熹石像。美化了家乡环境,改变了村容村貌,全体村民和谐相处,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