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坑村是葛坑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德化通往尤溪的重要交通要道。全村土地总面积9.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86亩,林业用地9333亩,果园600亩,有葛坑、湖书、长徐3个自然村,居住着陈、黄、徐三个姓氏,均是汉族。1999年末全村有840户3249人,其中男1637人,女1612人,劳动力1548个。设有党支部1个,党员48人,其中女党员5人。
葛坑村因盛产葛薯而得名,据传后汉乾祐二年(949年)由尤溪县划归德化县管辖,宋、明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属梅中里葛坑乡,民国编为葛坑保。1950年分属第四区,1958年设大队,1984年改为葛坑村。葛坑村海拔86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条连接蓝田溪的小溪从洋中流往下玲村。四面青山环抱,东有海拔1104米高的仙公仑,南有海拔1138米高的笔架山,西北方的麻公仑山建有陈茂康烈士墓,村内包格有3株高大的古椿树。气温偏冷,年平均温度16℃,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适宜于水稻、甘薯等农作物的生长。
葛坑村经济以农业、林业和矿藏开采为主,1999年末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80万元,企业产值2471万元,村财收入1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30元。葛坑街是邻近乡村的集墟场所,每逢四、九日各地农副产品汇集寨头坪墟场交易,促进了葛坑交通运输业和小商品经营业的发展。在抓好农林业生产的同时,利用丰富的电力和瓷土资源,集资600多万元兴建了日盛陶瓷建筑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葛坑村于1994年开始新村建设规划,进行了溪流改直和造桥工程,铺设了贯穿中心村长3.8公里宽12米的水泥路,安装了140多盏照明路灯。沿公路两侧新建8万多平方米砖混结构商住房,同时加强卫生管理,定点安放垃圾箱,1999年被县评为“新村建设先进村”。
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全村拥有程控电话400多部,实现有线电视与县联网,电视普及率100%;1994年新建l座4层的村部,1995年新建了1座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的4层中心小学综合楼,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997年成立了葛坑村老协,制度健全,活动场所充足;村级卫生所建设进一步完善,计生协会工作成效明显,被市评为先进单位。
葛坑村附近有德化九仙山、德化石牛山、德化岱仙瀑布、国宝云龙谷、大兴堡等旅游景点,有德化黑鸡、德化瓷塑、德化建白瓷、德化陶瓷、德化戴云黑鸡等特产。
葛坑村因盛产葛薯而得名,据传后汉乾祐二年(949年)由尤溪县划归德化县管辖,宋、明属常平乡杨梅中团,清属梅中里葛坑乡,民国编为葛坑保。1950年分属第四区,1958年设大队,1984年改为葛坑村。葛坑村海拔86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条连接蓝田溪的小溪从洋中流往下玲村。四面青山环抱,东有海拔1104米高的仙公仑,南有海拔1138米高的笔架山,西北方的麻公仑山建有陈茂康烈士墓,村内包格有3株高大的古椿树。气温偏冷,年平均温度16℃,年降雨量1600毫米左右,适宜于水稻、甘薯等农作物的生长。
葛坑村经济以农业、林业和矿藏开采为主,1999年末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080万元,企业产值2471万元,村财收入1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30元。葛坑街是邻近乡村的集墟场所,每逢四、九日各地农副产品汇集寨头坪墟场交易,促进了葛坑交通运输业和小商品经营业的发展。在抓好农林业生产的同时,利用丰富的电力和瓷土资源,集资600多万元兴建了日盛陶瓷建筑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葛坑村于1994年开始新村建设规划,进行了溪流改直和造桥工程,铺设了贯穿中心村长3.8公里宽12米的水泥路,安装了140多盏照明路灯。沿公路两侧新建8万多平方米砖混结构商住房,同时加强卫生管理,定点安放垃圾箱,1999年被县评为“新村建设先进村”。
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全村拥有程控电话400多部,实现有线电视与县联网,电视普及率100%;1994年新建l座4层的村部,1995年新建了1座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的4层中心小学综合楼,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997年成立了葛坑村老协,制度健全,活动场所充足;村级卫生所建设进一步完善,计生协会工作成效明显,被市评为先进单位。
葛坑村附近有德化九仙山、德化石牛山、德化岱仙瀑布、国宝云龙谷、大兴堡等旅游景点,有德化黑鸡、德化瓷塑、德化建白瓷、德化陶瓷、德化戴云黑鸡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