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垵村
梓垵古称“梓安”,以阮、黄两姓为主,少数姓赖、陈,起源于南宋时期。清代前属永宁乡泰里,宝安保。民国至解放初期,属瑞上乡上寨保管辖,51年属第二区(驻雷峰)上寨乡管辖,1952年8月属第九区(驻久住)蟠龙乡管辖。1955年1月至1956年7月属第九区(驻久住)设梓垵乡。1956年8月至1958年9月属水口区蟠龙乡管辖。1958年10月设梓垵大队,隶属水口公社。1984年设梓垵村,隶属南埕乡、镇。现全村206户869人,均为汉族,分布于上林、梓垵、西山岭、苦格、张岭脚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梓垵地处南埕镇西北部,位于雪尾尖山(1360米)、土云岐(1587米)山下,海拔在670~1600米之间,距德化县城67公里,东连蟠龙村,西南与桂阳乡梓溪村、雷峰镇上寨村接壤,北邻水口镇久住村,土地面积31.07平方公里。地形呈盆地状,四面环山,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梓垵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有毛竹、松木、杉木、杂木等。全村有毛竹林9800多亩,蓄积量达180万支。每年可出产毛竹6至8万支,笋干15吨,冬笋20多万斤,产量居全县首位。一棵400多年的桂花树,被县列入重点保护之名树。
设立0党支部1个,有0党员25名,其中女党员2名。全村有大中专毕业生21人,行政干部6人,其中科级干部2人。
村以发展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单季水稻、马铃薯、甘薯等,特产有茶籽油、板栗、冬笋等。有村办企业2家,主要生产香芯,产品销往永春、厦门等地。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农业、毛竹、劳务输出等。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52万元,村财收入1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3333元。
建有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小学校舍1座。全村开通公路主干线15公里,支线8公里,有电话66部,摩托车12辆,客、货车5辆。1994年被县评为文明村,1997年被县评为计生合格村。村民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主要有摄影、南音、三冬鼓等。
梓垵村附近有南埕村、德化九仙山、德化石牛山、德化岱仙瀑布、国宝云龙谷等旅游景点,有德化黑鸡、德化瓷塑、德化建白瓷、德化戴云黑鸡、德化陶瓷等特产。
梓垵古称“梓安”,以阮、黄两姓为主,少数姓赖、陈,起源于南宋时期。清代前属永宁乡泰里,宝安保。民国至解放初期,属瑞上乡上寨保管辖,51年属第二区(驻雷峰)上寨乡管辖,1952年8月属第九区(驻久住)蟠龙乡管辖。1955年1月至1956年7月属第九区(驻久住)设梓垵乡。1956年8月至1958年9月属水口区蟠龙乡管辖。1958年10月设梓垵大队,隶属水口公社。1984年设梓垵村,隶属南埕乡、镇。现全村206户869人,均为汉族,分布于上林、梓垵、西山岭、苦格、张岭脚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梓垵地处南埕镇西北部,位于雪尾尖山(1360米)、土云岐(1587米)山下,海拔在670~1600米之间,距德化县城67公里,东连蟠龙村,西南与桂阳乡梓溪村、雷峰镇上寨村接壤,北邻水口镇久住村,土地面积31.07平方公里。地形呈盆地状,四面环山,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梓垵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有毛竹、松木、杉木、杂木等。全村有毛竹林9800多亩,蓄积量达180万支。每年可出产毛竹6至8万支,笋干15吨,冬笋20多万斤,产量居全县首位。一棵400多年的桂花树,被县列入重点保护之名树。
设立0党支部1个,有0党员25名,其中女党员2名。全村有大中专毕业生21人,行政干部6人,其中科级干部2人。
村以发展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单季水稻、马铃薯、甘薯等,特产有茶籽油、板栗、冬笋等。有村办企业2家,主要生产香芯,产品销往永春、厦门等地。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农业、毛竹、劳务输出等。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52万元,村财收入1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3333元。
建有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小学校舍1座。全村开通公路主干线15公里,支线8公里,有电话66部,摩托车12辆,客、货车5辆。1994年被县评为文明村,1997年被县评为计生合格村。村民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主要有摄影、南音、三冬鼓等。
梓垵村附近有南埕村、德化九仙山、德化石牛山、德化岱仙瀑布、国宝云龙谷等旅游景点,有德化黑鸡、德化瓷塑、德化建白瓷、德化戴云黑鸡、德化陶瓷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