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石井村位于平海镇东南部,东临平海湾,南靠朝阳山,与平海村接壤,西靠大坪山与东美村相接,北与石城相望,距镇政府3公里。
二、自然条件
石井村双面临海,总面积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5公里,平均海拔30米。一条长3.5公里的天然河道贯穿全境,东流入平海湾。全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较多。
三、人口状况
全村18个村民小组,辖保营、下头、石井等八个自然村,共有1070户,5980人,其中外出2500多人。全村人口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多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较少。全村有0员92名。
四、产业结构
石井村群众主要从事商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2009年人均纯收入7530元。
1、种植业:石井村土地资源紧张,现在3.5平方公里土地中,耕地只有1421亩,林地800亩。人均耕地仅0.27亩,且耕地多为沙壤土,耕作层薄,故以种植红薯、花生为主。
2、水产养殖业:现有海带龙须菜养殖2000亩,50户人家从事紫菜养殖,面积50亩。
3、商业:石井村近一半人口在外经商,以经营木材为主,遍布全国各地,现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3户,500万元以上的有15户。
五、精神文明建设
村内现有小学1所,在校生300人;医疗所2所,村医4人;水泥村道5.5公里,总投资300万元;路灯3公里,投资15万元;“全球眼”治安视频监控点3处,投资5万元;全村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社会治安良好,民间纠纷连续15年不出村;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殡葬改革顺利推进,死亡1例火化1例,旧坟全部深埋,村内无活人墓;村“两委”成员9人,其中村委7人,支委5人,交叉兼职1人,另有聘干3人,平均年龄51岁,班子团结协作、坚强有力。
六、受表彰情况
1、199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七届文明村;
2、2000年被县委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3、2001年被县-评为全县治保工作先进集体;
4、2002年被县委评为全县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5、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村民自治达标村;
6、2005年被区司法局评为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石井村附近有湄洲岛、妈祖祖庙、天云洞风景区、贤良港天后祖祠、湄洲妈祖庙等旅游景点。有南日紫菜、莆田红毛菜、南日海带、莆田牡蛎、南日鲍鱼等特产。
石井村位于平海镇东南部,东临平海湾,南靠朝阳山,与平海村接壤,西靠大坪山与东美村相接,北与石城相望,距镇政府3公里。
二、自然条件
石井村双面临海,总面积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5公里,平均海拔30米。一条长3.5公里的天然河道贯穿全境,东流入平海湾。全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较多。
三、人口状况
全村18个村民小组,辖保营、下头、石井等八个自然村,共有1070户,5980人,其中外出2500多人。全村人口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多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较少。全村有0员92名。
四、产业结构
石井村群众主要从事商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2009年人均纯收入7530元。
1、种植业:石井村土地资源紧张,现在3.5平方公里土地中,耕地只有1421亩,林地800亩。人均耕地仅0.27亩,且耕地多为沙壤土,耕作层薄,故以种植红薯、花生为主。
2、水产养殖业:现有海带龙须菜养殖2000亩,50户人家从事紫菜养殖,面积50亩。
3、商业:石井村近一半人口在外经商,以经营木材为主,遍布全国各地,现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3户,500万元以上的有15户。
五、精神文明建设
村内现有小学1所,在校生300人;医疗所2所,村医4人;水泥村道5.5公里,总投资300万元;路灯3公里,投资15万元;“全球眼”治安视频监控点3处,投资5万元;全村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社会治安良好,民间纠纷连续15年不出村;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殡葬改革顺利推进,死亡1例火化1例,旧坟全部深埋,村内无活人墓;村“两委”成员9人,其中村委7人,支委5人,交叉兼职1人,另有聘干3人,平均年龄51岁,班子团结协作、坚强有力。
六、受表彰情况
1、199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七届文明村;
2、2000年被县委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3、2001年被县-评为全县治保工作先进集体;
4、2002年被县委评为全县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5、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村民自治达标村;
6、2005年被区司法局评为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石井村附近有湄洲岛、妈祖祖庙、天云洞风景区、贤良港天后祖祠、湄洲妈祖庙等旅游景点。有南日紫菜、莆田红毛菜、南日海带、莆田牡蛎、南日鲍鱼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