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村,在乡政府东南二公里,东与文祠镇交界,北与东明接壤,西北与白藤坑毗邻。1974年从白藤坑大队分拆出来,汉族。全村有136户,651人,耕地面积389亩,山地10109亩。
竹全坑村,姓文,清道光年间从凤凰下埔迁来,因村前整条坑两旁盛产各种竹子而取名。有53户,152人,耕地面积84亩。
东光村,又名白叶沿。姓文,清道光年间从大沿村移此定居,位于凤凰溪之东南,与黄竹洋接壤。有23户,111人,耕地面积100亩。
蟹地村,姓吴,清乾隆末年从凤凰陂坑移此定居。村前地形似蟹,故名蟹地。有43户,192人,耕地87亩。
山竹坑村,姓文,解放后从竹全坑迁来此居住,有3户,12人,耕地10亩。
金山村,姓吴,70年代从蟹地分队来此。有11户,60人,耕地40亩。
新田村,姓吴,60年代从蟹地分队来此定居。有15户,74人,耕地54亩。
寮北内村,清末从蟹地移此定居,地处深峪,是革0据地。有4户,22人,耕地14亩。
破柴砰村,清光绪年间从蟹地移此定居。有2户,11人,耕地4亩,
铁砧石村,又名下尖石。抗战初期从葛湖移此定居。因村后面山顶一大石、形似铁砧而取名。有3户,18人,耕地12亩。
东山村附近有王大宝墓、龟山遗址、神山山岗遗址、神山遗、龙湖古寨等旅游景点,有凤凰单丛、潮汕贡菜、潮汕橄榄菜、大吴泥塑、“后陇红”番薯等特产。
竹全坑村,姓文,清道光年间从凤凰下埔迁来,因村前整条坑两旁盛产各种竹子而取名。有53户,152人,耕地面积84亩。
东光村,又名白叶沿。姓文,清道光年间从大沿村移此定居,位于凤凰溪之东南,与黄竹洋接壤。有23户,111人,耕地面积100亩。
蟹地村,姓吴,清乾隆末年从凤凰陂坑移此定居。村前地形似蟹,故名蟹地。有43户,192人,耕地87亩。
山竹坑村,姓文,解放后从竹全坑迁来此居住,有3户,12人,耕地10亩。
金山村,姓吴,70年代从蟹地分队来此。有11户,60人,耕地40亩。
新田村,姓吴,60年代从蟹地分队来此定居。有15户,74人,耕地54亩。
寮北内村,清末从蟹地移此定居,地处深峪,是革0据地。有4户,22人,耕地14亩。
破柴砰村,清光绪年间从蟹地移此定居。有2户,11人,耕地4亩,
铁砧石村,又名下尖石。抗战初期从葛湖移此定居。因村后面山顶一大石、形似铁砧而取名。有3户,18人,耕地12亩。
东山村附近有王大宝墓、龟山遗址、神山山岗遗址、神山遗、龙湖古寨等旅游景点,有凤凰单丛、潮汕贡菜、潮汕橄榄菜、大吴泥塑、“后陇红”番薯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