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湾村前身是渔湾人民公社。解放后,渔湾部分属官渡区管辖,部分属石堡乡管辖。1952年底划建小乡时,原官渡镇管辖的第五村与原石堡乡管辖的十三村合并。1953年1月建立新文乡。乡政府地址在袁氏宗祠(渔湾)。1956年9月,新文乡改名为渔湾乡。1958年秋,渔湾乡并入官渡区,建立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为渔湾管理区。1961年1月又并入官渡人民公社。1962年12月份建渔湾人民公社。1965年行政区调整,渔湾人民公社划归赤水县官渡区管辖,划入时,渔湾公社辖5个自然村31个村民组(新骑村:碾滚坝组、枣子坝组、吊脚楼组、大屋基组、瓦房组、田坝组、核桃树组;坪阳村:新屋基组、老房子组、石干丘组;渔湾村:渔湾组、马路上组、银窝头组、下坪组、碾厂组、坪上组、联丰组、桥上组、学堂组、石壁田组;莲花村:金台上组、壮头坝组、莲花坝组、岩山沟组、盆子田组、中层组、土地坝组、大沟头组;高峰村:大岩口组、水坝源组、小沟头组)。1983年渔湾人民公社改为渔湾乡。1992年机构改革,撤乡并镇时将官渡区改为官渡镇,渔湾乡由官渡镇管辖。2002年1月撤小村并大村,渔湾乡改为渔湾村,村委会设立于原渔湾乡人民政府。
渔湾村原有村办小学3所(渔湾小学、坪阳小学和莲花小学),教师近20人,学生200余人。后经体制改革,结合教学实际,取消了莲花小学,目前仅存渔湾小学和坪阳小学。
渔湾小学始建于解放初期,砖木、石木结构,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现有教室8间,办公室6间,设有6个年级6个班。有教师9人,其中小教二级2人,小一3人,高级4人,学生77人。坪阳小学占地200平方米,教室2间,现有教师1人,学生15人。村办小学的设立,解决了离集镇较远地区孩子读书难、入学难的问题,为提高渔湾村文化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渔湾村辖8个村民组(坪阳、下坪、学堂、田坝、高峰、骑龙坝、盆子田、金台上组),有汉、苗、藏三个民族,共1218户,总人口4572人。全村现有党员76人,其中正式党员74人,预备党员2人,党小组7个。
渔湾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以种植稻谷、玉米、马铃薯、红薯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来,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药材种植、石斛种植、牲畜、家禽饲养将逐步成为主导产业,至目前,全村种植石斛200余亩,药材100余亩,家禽近15000羽。从2003年起,全村共实施退耕造竹3366.63亩,竹资源较为丰富,年产竹原料2000余吨,截止2010年12月止,大牲畜存栏987头,出栏250头,2010年农业总产值(畜牧禽渔)1754万元,其中农作物11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元。
渔湾村位于官渡镇东面,面积23.75平方公里,土壤为黄红土壤。最近村组距离官渡集镇1公里,最远12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2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0—800米区域。渔湾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热,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在26℃。
渔湾村地区降雨量较为丰富和稳定,光、热、水基本同季。渔湾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日期,在3月下旬前后,正值多雨期,光、热、水正好同步,十分有利于大季作物的生长发育,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随着环境的改善,灵猴、狗熊、野猪等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珍稀鸟禽数量也随着保护力度加大而屡见踪迹。能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在渔湾村修建油气矿井4口,据探测,渔湾村油气储量较为丰富,具有较大开采潜能。水资源较为丰富,修建扬程500余米1000余千瓦的水能发电站1个。高峰组牛青山地域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珠联璧合地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身居此山,可闻牛蝇“嗡嗡”之声,可视牛蝇“敏捷”之影,居峰远眺,有“一览众山小,唯我独自尊”之感,有诗为证:“千年相约今日逢,万山皆拜此山雄。伸手可击霄中鼓,抬脚即踩顶上蚊”。群山环绕,山花争风;杉树挺而拔,楠竹树临风;清藤绕而拥,山红寄相思。涓涓溪流,潺潺水声,映大山之美。雾起似玉女含羞,雾散怀男儿胸襟,却得青山绿水之秀,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一口清泉惹人醉,舌尝清气赛神仙。
2004年以来,全村修建了学田、渔联、渔莲、官坪、骑沙、莲小等通村公路6条30余公里,骨架网络公路形成,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近年来,渔湾村党支部狠抓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班子团结,凝聚力强,党员模范作用明显,双带作用强,全村乡风淳朴,民风纯正,在上级关心支持和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加强了以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修建和改善,以人畜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和危房改造为重点的民生建设,以土地整治,坡耕地整治等项目为依托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改观,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传统产业不断拓展,以对-的扶贫解困,为构建和谐村寨和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渔湾村原有村办小学3所(渔湾小学、坪阳小学和莲花小学),教师近20人,学生200余人。后经体制改革,结合教学实际,取消了莲花小学,目前仅存渔湾小学和坪阳小学。
渔湾小学始建于解放初期,砖木、石木结构,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现有教室8间,办公室6间,设有6个年级6个班。有教师9人,其中小教二级2人,小一3人,高级4人,学生77人。坪阳小学占地200平方米,教室2间,现有教师1人,学生15人。村办小学的设立,解决了离集镇较远地区孩子读书难、入学难的问题,为提高渔湾村文化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渔湾村辖8个村民组(坪阳、下坪、学堂、田坝、高峰、骑龙坝、盆子田、金台上组),有汉、苗、藏三个民族,共1218户,总人口4572人。全村现有党员76人,其中正式党员74人,预备党员2人,党小组7个。
渔湾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以种植稻谷、玉米、马铃薯、红薯和蔬菜、劳务输出等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来,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药材种植、石斛种植、牲畜、家禽饲养将逐步成为主导产业,至目前,全村种植石斛200余亩,药材100余亩,家禽近15000羽。从2003年起,全村共实施退耕造竹3366.63亩,竹资源较为丰富,年产竹原料2000余吨,截止2010年12月止,大牲畜存栏987头,出栏250头,2010年农业总产值(畜牧禽渔)1754万元,其中农作物11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0元。
渔湾村位于官渡镇东面,面积23.75平方公里,土壤为黄红土壤。最近村组距离官渡集镇1公里,最远12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2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200—800米区域。渔湾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冷凉、夏季温热,年温和日温差小,日照多,年平均气温在26℃。
渔湾村地区降雨量较为丰富和稳定,光、热、水基本同季。渔湾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日期,在3月下旬前后,正值多雨期,光、热、水正好同步,十分有利于大季作物的生长发育,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随着环境的改善,灵猴、狗熊、野猪等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珍稀鸟禽数量也随着保护力度加大而屡见踪迹。能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在渔湾村修建油气矿井4口,据探测,渔湾村油气储量较为丰富,具有较大开采潜能。水资源较为丰富,修建扬程500余米1000余千瓦的水能发电站1个。高峰组牛青山地域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珠联璧合地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身居此山,可闻牛蝇“嗡嗡”之声,可视牛蝇“敏捷”之影,居峰远眺,有“一览众山小,唯我独自尊”之感,有诗为证:“千年相约今日逢,万山皆拜此山雄。伸手可击霄中鼓,抬脚即踩顶上蚊”。群山环绕,山花争风;杉树挺而拔,楠竹树临风;清藤绕而拥,山红寄相思。涓涓溪流,潺潺水声,映大山之美。雾起似玉女含羞,雾散怀男儿胸襟,却得青山绿水之秀,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一口清泉惹人醉,舌尝清气赛神仙。
2004年以来,全村修建了学田、渔联、渔莲、官坪、骑沙、莲小等通村公路6条30余公里,骨架网络公路形成,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交通较为便利,近年来,渔湾村党支部狠抓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班子团结,凝聚力强,党员模范作用明显,双带作用强,全村乡风淳朴,民风纯正,在上级关心支持和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加强了以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修建和改善,以人畜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和危房改造为重点的民生建设,以土地整治,坡耕地整治等项目为依托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改观,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传统产业不断拓展,以对-的扶贫解困,为构建和谐村寨和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