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村由7个自然屯组成,耕地面积9037亩,1770口人。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一是2009年投资48万修筑4条白色路面,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是实施了亮化工程。2004年投资2.6万主街两侧安装路灯75盏。
三是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投资6万多元老化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同时1770口人吃水免费。
四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多方协调,争取由中央投资100万元,省财政投资9.09万元,建设机电井20眼,护井冒20个,喷灌设施20套,机耕路3公里,田间路10公里,过道涵1个、500平方米的晒场1个、标准牌1个和植树0.5万株。
五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转移劳动力470人,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
六是调整种植结构。于家村以马铃薯、秋白菜两茬作物种植为重点,建成绿色无公害马铃薯套种寒地菜生产园区。辐射带动周边村屯,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种植面积由2009的3500亩发展到4700亩。
七是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于家村经过选址、投资30多万元,新建162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
于家村附近有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景区、富强水利风景区、呼兰文庙、呼兰城隍庙、萧红故居等旅游景点,有呼兰韭菜、呼兰大葱、枣核毛笔、大列巴面包、石头饼等特产。
一是2009年投资48万修筑4条白色路面,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是实施了亮化工程。2004年投资2.6万主街两侧安装路灯75盏。
三是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投资6万多元老化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改造,同时1770口人吃水免费。
四是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多方协调,争取由中央投资100万元,省财政投资9.09万元,建设机电井20眼,护井冒20个,喷灌设施20套,机耕路3公里,田间路10公里,过道涵1个、500平方米的晒场1个、标准牌1个和植树0.5万株。
五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2010年转移劳动力470人,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
六是调整种植结构。于家村以马铃薯、秋白菜两茬作物种植为重点,建成绿色无公害马铃薯套种寒地菜生产园区。辐射带动周边村屯,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种植面积由2009的3500亩发展到4700亩。
七是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于家村经过选址、投资30多万元,新建162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
于家村附近有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景区、富强水利风景区、呼兰文庙、呼兰城隍庙、萧红故居等旅游景点,有呼兰韭菜、呼兰大葱、枣核毛笔、大列巴面包、石头饼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