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庄村位于县城东南部18公里,东北距五星镇政府驻地4公里,北依魏楼村,南邻湖北省襄阳县朱集镇翟湾村,东接孙楼村,西与新甸铺魏湾村隔白河相望,东西长2公里,南北长2.5公里,总面积5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 判官庄村辖判官庄、北小岗、溧河口、南河、南小岗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判官庄。判官庄村原名龙王寨,清朝初叶,曾出过当朝判官,故改名为判官庄。1947年后,5个自然村由魏楼区的魏楼、孙楼、判官庄三村所辖,1955年6月,5个自然村合并,成立了判官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合作社改为生产大队,1983年9月15日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至今。判官庄,原名张家庄,清乾隆年间,因出一判官,威振乡里,后易名判官庄。村委会驻地。北小岗,清初,张姓自今新甸铺镇后张迁此定居。因位判官庄北面的一小土岗上,故名。溧河口,清嘉庆年间,张姓自今新甸铺镇后张迁此,因位于溧河交白河入口处,故名。南肖岗,清初,肖姓自安徽省定远县城肖巷迁此,在判官庄南高岗处居住,故名。南河,清初,张灯会自今新甸铺镇后张迁此定居。因村南近白河,故名。
人口民族 2007年,村委辖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704户,2860人。其中男性1460人,女性1400人;汉族2854人,回族6人。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0%,中学文化程度70%,高中文化程度10%。有张、王、李、雷、卢、肖、韩、宋、刘9个姓氏。
自然状况 判官庄村地处白河东岸,溧河东岸,太湖西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南阳—襄阳公路贯穿南北。土地分黄沙土和粘土,其中黄沙土占40%,粘土占40%。农业用耕地3500亩,林业100亩,道路占96亩。植物资源有芦苇、蒲公英、车前草、朝天辣等。矿产资源有贮量丰富的黄沙,是建筑的优质原料。
判官庄村附近有新野凤凰山遗址、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邓禹故里、新都故城、汉议事台等旅游景点。有新野甘蓝、南阳玉器、板面、新野张飞板面、新野三国臊子等特产。
建置沿革 判官庄村辖判官庄、北小岗、溧河口、南河、南小岗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判官庄。判官庄村原名龙王寨,清朝初叶,曾出过当朝判官,故改名为判官庄。1947年后,5个自然村由魏楼区的魏楼、孙楼、判官庄三村所辖,1955年6月,5个自然村合并,成立了判官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合作社改为生产大队,1983年9月15日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至今。判官庄,原名张家庄,清乾隆年间,因出一判官,威振乡里,后易名判官庄。村委会驻地。北小岗,清初,张姓自今新甸铺镇后张迁此定居。因位判官庄北面的一小土岗上,故名。溧河口,清嘉庆年间,张姓自今新甸铺镇后张迁此,因位于溧河交白河入口处,故名。南肖岗,清初,肖姓自安徽省定远县城肖巷迁此,在判官庄南高岗处居住,故名。南河,清初,张灯会自今新甸铺镇后张迁此定居。因村南近白河,故名。
人口民族 2007年,村委辖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704户,2860人。其中男性1460人,女性1400人;汉族2854人,回族6人。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0%,中学文化程度70%,高中文化程度10%。有张、王、李、雷、卢、肖、韩、宋、刘9个姓氏。
自然状况 判官庄村地处白河东岸,溧河东岸,太湖西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南阳—襄阳公路贯穿南北。土地分黄沙土和粘土,其中黄沙土占40%,粘土占40%。农业用耕地3500亩,林业100亩,道路占96亩。植物资源有芦苇、蒲公英、车前草、朝天辣等。矿产资源有贮量丰富的黄沙,是建筑的优质原料。
判官庄村附近有新野凤凰山遗址、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邓禹故里、新都故城、汉议事台等旅游景点。有新野甘蓝、南阳玉器、板面、新野张飞板面、新野三国臊子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