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王村位于新甸铺镇镇境南部,南樊公路两侧,南依黄渠河,北邻艾庄村,东接骆湾村,西连刘湾村,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77亩,人均2.35亩。
人口民族 2003年,村委辖南王、张耀文、干饭庄、前高庄、后高庄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80户,2077人,其中男1063人,女1014人,汉族1894人,回族183人,村计划生育率99%,综合节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总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10%,中学文化程度80%,高中文化程度8%。有张、王、李、赵、高、陈、闫、宋、程、马、阮、郝、马、骆、袁、肖、刘、何、贺、丁、朱、白、徐、杨、黄、孙、彭、杜、焦、吕、曹、潘、吴、陶、崔、郭、鲁、任、等、曲、左、包、贾、付、郑、乔46个姓氏。
自然状况 南王行政村地处黄渠河北岸、豫鄂交界处。地势北高南低,排水畅通,交通便利,一级省道S103线南北贯通,与南骆路呈“T”型。座落近东西长方形,粘土面积100%,农业耕地4877亩,乡村道路用地457亩,沟渠塘用地80亩。植物资源主要有欧洲杨、小麦、棉花、油菜、花生、玉米、芝麻等。
主要经济状况 2007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15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6元。
农作物种植以小麦、棉花、花生为主。2007年粮食亩产350公斤,棉花亩产70公斤,花生亩产300公斤。
养殖业以养鸡为主,有鸡场8个,养鸡万余只。
林业以速生杨为主,四旁植树2.2万株。
村有拖拉机280台,汽车3辆,柴油机30部,电动机50部,机械总动力5060千瓦。
村民外出务工560人,人均年收入8000元。
村有油路一条,直通S103省道,有机井80眼,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
社会事业
村有小学一所,房舍35间,教师7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村有卫生所一个,医务人员3名,村民全部参加合作医疗。
村民有电视机150台,电话70部,人均住房面积78平方米。
村有现代黄邮聚遗址(聚为集镇),新野县政府立有保护标志。现地面建筑不存,地下瓦砾层保存完好。
南王村附近有新野凤凰山遗址、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邓禹故里、新都故城、汉议事台等旅游景点,有新野甘蓝、南阳玉器、板面、新野张飞板面、新野三国臊子等特产。
人口民族 2003年,村委辖南王、张耀文、干饭庄、前高庄、后高庄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80户,2077人,其中男1063人,女1014人,汉族1894人,回族183人,村计划生育率99%,综合节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总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10%,中学文化程度80%,高中文化程度8%。有张、王、李、赵、高、陈、闫、宋、程、马、阮、郝、马、骆、袁、肖、刘、何、贺、丁、朱、白、徐、杨、黄、孙、彭、杜、焦、吕、曹、潘、吴、陶、崔、郭、鲁、任、等、曲、左、包、贾、付、郑、乔46个姓氏。
自然状况 南王行政村地处黄渠河北岸、豫鄂交界处。地势北高南低,排水畅通,交通便利,一级省道S103线南北贯通,与南骆路呈“T”型。座落近东西长方形,粘土面积100%,农业耕地4877亩,乡村道路用地457亩,沟渠塘用地80亩。植物资源主要有欧洲杨、小麦、棉花、油菜、花生、玉米、芝麻等。
主要经济状况 2007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15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6元。
农作物种植以小麦、棉花、花生为主。2007年粮食亩产350公斤,棉花亩产70公斤,花生亩产300公斤。
养殖业以养鸡为主,有鸡场8个,养鸡万余只。
林业以速生杨为主,四旁植树2.2万株。
村有拖拉机280台,汽车3辆,柴油机30部,电动机50部,机械总动力5060千瓦。
村民外出务工560人,人均年收入8000元。
村有油路一条,直通S103省道,有机井80眼,有效灌溉面积3000亩。
社会事业
村有小学一所,房舍35间,教师7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村有卫生所一个,医务人员3名,村民全部参加合作医疗。
村民有电视机150台,电话70部,人均住房面积78平方米。
村有现代黄邮聚遗址(聚为集镇),新野县政府立有保护标志。现地面建筑不存,地下瓦砾层保存完好。
南王村附近有新野凤凰山遗址、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邓禹故里、新都故城、汉议事台等旅游景点,有新野甘蓝、南阳玉器、板面、新野张飞板面、新野三国臊子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