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团山社区 | ~001 | 主城区 | 团山居委会成立于1995年,2001年改社区居委会,现辖区人口有3500多人。现引进了一个旧货市场。辖区内居住单位有湖北襄阳农药厂、襄樊牵引电机有限公…[详细] |
余岗社区 | ~002 | 城乡结合区 | 余岗居委会地处襄樊北大门,长虹北路、邓城大道、江汉北路等11条道路贯穿余岗辖区。余岗辖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现有可耕地面积818亩,有8个居民小组,13…[详细] |
黄家社区 | ~003 | 城乡结合区 | 黄家社区居委会长虹北路和汉江北路交汇区,总面积约2.22平方人公里,总人口约2164人,有七个居民小组,流动人口较多,辖区内居住单位有地矿所、江山机械…[详细] |
祥云社区 | ~004 | 主城区 | 祥云社区居委会是2008年新成立的一个社区居委会,前身为襄樊重型机械厂居委会,现辖区内有1200户,总人口约3600人。联系电话:0710-3…[详细] |
邓城社区 | ~005 | 城乡结合区 | 邓城社区地处邓城大道两侧,辖区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邓城遗址。邓城社区现有十个小组,面积约2.8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12人。联系电话:…[详细] |
台子湾社区 | ~006 | 城乡结合区 | 台子湾社区地处汉十路南北两侧,共有6个居民小组,766户,2944人。其中男性1452人,女性1492人。现有劳力1847人,党员86名,女党员15名…[详细] |
蔡庄社区 | ~007 | 城乡结合区 | 蔡庄村地处邓城大道和长虹北路交汇处,东起团山(长虹北路)西至邓城村,南与余岗接壤,北至施坡村,版图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5亩,水田面…[详细] |
施坡社区 | ~008 | 城乡结合区 | 施坡村位于镇政府西北方向三公里处,全村版图面积约3.5平方公里,下辖十一个村民小组,全村可耕地面积7000余亩,耕地面积4965亩,其中水田2900亩…[详细]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陆寨社区 | ~009 | 城乡结合区 | 陆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3954人,1000户,耕地面积3832.5亩。2007年全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700万元,农业产值达1016万元,…[详细] |
鏖战岗社区 | ~010 | 城乡结合区 | 鏖战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黄庄社区 | ~011 | 城乡结合区 | 黄庄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望丰社区 | ~012 | 村庄 | 望丰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学府社区 | ~013 | 村庄 | 学府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桃园社区 | ~014 | 村庄 | 桃园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马棚村 | ~207 | 城乡结合区 | 马棚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详细] |
李冲村 | ~208 | 城乡结合区 | 李冲村位于高速公路以东,北至南王村,西至普陀堰,南至马棚村,东至施坡村,版图面积5760亩,耕地面积3522亩,其中水田296亩。辖区内有744人,1…[详细] |
王湾村 | ~209 | 村庄 | 王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胡湾村 | ~210 | 村庄 | 胡湾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团山镇位于襄阳市行政区北部,现属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辖。地处东径112°04′55″~112°09′22″,北纬30°04′06″~32°08′45″,东以小清河为界,南抵城区中原西路,西与樊城区柿铺牛首相望,北与襄州区伙牌镇毗邻。团山镇政府驻地为集镇,归团山居委会(社区)管辖,距市城4公里,因本地中部有一圆形小土山,自古以来就称之为团山,其前身为郊区余岗乡。1994年撤乡建镇时,考虑到集镇和政府所在地正处团山,“团山镇”因此得名。
本地于1948年7月解放,随后便成立了“余岗农民协会(简称农会)”1949年5月,在余岗农会协调下,本地划分成台子湾乡、张袁乡、蔡坡乡、余岗乡等四个村级小乡。
1950年初,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农民成立互助组。
1951年,余岗农会划归襄阳县王伙区(柿铺)管辖。
1952年,襄阳县王伙区被划散,余岗农会及辖区重新被划入襄阳县张湾区管辖。
1954年,随着信用社、合作社、供销社的成立,农民开始进入初级社(大约十至二十户为一个初级社)。
1956年进入高级社。
1958年9月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时,余岗农会改制为余岗管理区,归属襄阳县僚原人民公社管理,公社地址在襄阳县伙牌。原各个小乡变更情况如下:
余岗乡改名为高峰大队;
台子湾乡改名为连胜大队;
张袁乡改名为群高大队;
蔡坡乡改名为高峰大队。
1961年6月改僚原公社为伙牌区,余岗管理区被更名为余岗人民公社,将原来的四个大队改为余岗、黄家、台子湾、邓城、蔡庄、陆寨、施坡七个大队,52个生产小队。
1975年11月又改称余岗管理区,归属襄阳县伙牌公社。1984年元月,被划入襄樊市郊区人民政府管理,余岗管理区被更名为余岗乡,原七个大队分别更名为七个村委会和58个村民小组。
1993年4月,余岗乡被成建制划入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1994年11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批复,同意撤乡建镇的请示,余岗乡被正式更名为团山镇。随后,便将原黄家村改制为黄家社区居委会,原余岗村改制为余岗社区居委会,另增设团山社区居委会,截止2011年6月,全镇版图总面积38.7平方公里,农业用地19.67平方公里,占全镇版图总面积的50.83﹪,非农业用地为19.67﹪。团山镇辖蔡庄、陆寨、施坡3个行政村和黄家、余岗、团山、祥云 、邓城、台子湾、6个社区居委会,59个村(居)民小组,5709户,常住人口3.15万人,流动人口1.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98人,劳动力1.01人。
2011年7月,樊城区牛首镇黄庄、鏖战岗、李冲、马棚4个行政村,襄州区伙牌镇的王湾、胡湾2个行政村一起划入团山镇管辖。目前,团山镇有9个行政村6个居民社区, 87 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约51000人,其中,农村人口29119人,劳动力19923人,流动人口2.7万人。
全镇现有国土面积60.22平方公里,稻田、山地、水塘沟渠等农业用地约29.7平方公里,非农业用地约30.52平方公里。
团山镇地势绝大部分均为开阔平垣土地,其地势由西北略朝东南方向倾斜。整个地形,南北长约9.6公里,东西宽约8.5公里,呈不规则长方形地形,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四季分明。
团山镇有着2800多年的历史和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汇合发源之地。悠久的历史为团山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有古邓城遗址、还有关羽与曹将庞德大战之地鏖战岗和三国蜀将关羽练马习武之地后官田等。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也留下了曼吾离、范宗尹、董曦辔、等一代又一代历史名人的脚印。
团山镇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南有“东方莱茵河”之称的汉江黄金水道,东有襄樊机场紧紧相邻,207国道贯通全境,焦柳线、襄渝线、汉丹线三条铁路干线贯穿东西南北,汉十、襄荆、许樊等四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形成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自1994年撤乡建镇以来,历届镇委、镇政府都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强镇的第一要务,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兴旺工业园区、发展城郊农业、优化经济环境,不断推进全镇经济稳步发展。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系列优惠政策都使团山镇具备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来团山投资、经商,兴办实业,共谋发展。
本地于1948年7月解放,随后便成立了“余岗农民协会(简称农会)”1949年5月,在余岗农会协调下,本地划分成台子湾乡、张袁乡、蔡坡乡、余岗乡等四个村级小乡。
1950年初,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农民成立互助组。
1951年,余岗农会划归襄阳县王伙区(柿铺)管辖。
1952年,襄阳县王伙区被划散,余岗农会及辖区重新被划入襄阳县张湾区管辖。
1954年,随着信用社、合作社、供销社的成立,农民开始进入初级社(大约十至二十户为一个初级社)。
1956年进入高级社。
1958年9月撤区并乡,成立人民公社时,余岗农会改制为余岗管理区,归属襄阳县僚原人民公社管理,公社地址在襄阳县伙牌。原各个小乡变更情况如下:
余岗乡改名为高峰大队;
台子湾乡改名为连胜大队;
张袁乡改名为群高大队;
蔡坡乡改名为高峰大队。
1961年6月改僚原公社为伙牌区,余岗管理区被更名为余岗人民公社,将原来的四个大队改为余岗、黄家、台子湾、邓城、蔡庄、陆寨、施坡七个大队,52个生产小队。
1975年11月又改称余岗管理区,归属襄阳县伙牌公社。1984年元月,被划入襄樊市郊区人民政府管理,余岗管理区被更名为余岗乡,原七个大队分别更名为七个村委会和58个村民小组。
1993年4月,余岗乡被成建制划入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1994年11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批复,同意撤乡建镇的请示,余岗乡被正式更名为团山镇。随后,便将原黄家村改制为黄家社区居委会,原余岗村改制为余岗社区居委会,另增设团山社区居委会,截止2011年6月,全镇版图总面积38.7平方公里,农业用地19.67平方公里,占全镇版图总面积的50.83﹪,非农业用地为19.67﹪。团山镇辖蔡庄、陆寨、施坡3个行政村和黄家、余岗、团山、祥云 、邓城、台子湾、6个社区居委会,59个村(居)民小组,5709户,常住人口3.15万人,流动人口1.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98人,劳动力1.01人。
2011年7月,樊城区牛首镇黄庄、鏖战岗、李冲、马棚4个行政村,襄州区伙牌镇的王湾、胡湾2个行政村一起划入团山镇管辖。目前,团山镇有9个行政村6个居民社区, 87 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约51000人,其中,农村人口29119人,劳动力19923人,流动人口2.7万人。
全镇现有国土面积60.22平方公里,稻田、山地、水塘沟渠等农业用地约29.7平方公里,非农业用地约30.52平方公里。
团山镇地势绝大部分均为开阔平垣土地,其地势由西北略朝东南方向倾斜。整个地形,南北长约9.6公里,东西宽约8.5公里,呈不规则长方形地形,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四季分明。
团山镇有着2800多年的历史和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汇合发源之地。悠久的历史为团山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有古邓城遗址、还有关羽与曹将庞德大战之地鏖战岗和三国蜀将关羽练马习武之地后官田等。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也留下了曼吾离、范宗尹、董曦辔、等一代又一代历史名人的脚印。
团山镇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南有“东方莱茵河”之称的汉江黄金水道,东有襄樊机场紧紧相邻,207国道贯通全境,焦柳线、襄渝线、汉丹线三条铁路干线贯穿东西南北,汉十、襄荆、许樊等四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形成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自1994年撤乡建镇以来,历届镇委、镇政府都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强镇的第一要务,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兴旺工业园区、发展城郊农业、优化经济环境,不断推进全镇经济稳步发展。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系列优惠政策都使团山镇具备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来团山投资、经商,兴办实业,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