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吉山村位于张浦镇东南,南北公路从村西穿过,苏沪高速横跨村中央,并设有苏沪高速“张浦”出口处,村内设有张浦南吉山村民营开发区,拥有民营企业22家,外资企业18家。村东与大市社区顾家潭相交,南和尚明甸村隔河相望,西同大市社区相邻,北连接千灯镇盛家埭村和大潭村。全村陆地和河流面积为5500亩(约等于3.67平方公里),自然村6个,村民人数1833人,历史上是一个以讲“常州”话为主的移民村。
南吉山村,由原南吉山、陶雪两村6个自然村合并而来,位于张浦镇东南方,东与淀山湖镇金家庄村相交,南接尚明甸村,西连大市社区,北同千灯镇盛家埭村、大潭村毗邻。苏沪高速公路“张浦出口处”坐落村域中央。村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583户人家,1860人,距张浦镇区10公里。
全村水泥道路通村通组100%硬化,建有停车场9片约3000平方米,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100%,保留自然村建有污水处理管网,建有村灯光篮球场,村晨练活动场200平方米,设有健身器材。
村内老年活动室、社区医务室、社区警务站等基础设施齐全。村级拥有标准产房5086平方米,打工楼12500平方米,村级资产2416万元,2012年村级收入400万元,可支配收入25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3591元。
全村耕地面积600亩,主要种植水稻、麦、油菜。鱼塘2000亩,主要养殖虾、蟹和“四大家鱼”,村域设有镇民营开发区。落户民营企业22家,外资企业18家,村民以务工和房租经济收入为主。
村内过境河道2条,胜利河是村内主要航道,新开河道是胜利河的延伸,长250米、宽20米。村内河道1条,跃进河长800米、宽25米。村因地势低洼,所以联圩围垦规模较大,计有东包围为670米、南包围1400米、西包围4000米,宽度都为50米、高度都为2.5米。有电灌站3座,防洪、防涝。
村内有大小桥梁12座,较为古老的石龙桥系太平天国年代所建,1920年被炸毁,至今未修复,现有3座桥是跃进桥、跃进1号桥、跃进2号桥都是横跨跃河上,为拱形单孔水泥桥,都是造或修建于70-80年代末期。其中陶雪有5座桥,农场河1桥、农场河2桥,公路桥七队1桥、七队2桥,河东水闸桥,都是水泥拱形单孔桥。
村中心内有园林一片,面积800平方米,树木花草众生,鸟语花香,是休闲的好地方。
村社会事业、村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与率100%,村内有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1处,老年活动中心3处,公共卫生设施齐全,公共卫生间3座,有环卫管理队伍专职处理,道路及公共卫生获省级卫生村称号。
村风土人情,上世纪20年代常州一帮人迁徙至此,种“客田”而落户,至今带有常州地方特色,嗲佬口头话,端午节用芦叶裹粽子,俗称“小脚粽”,到腊月过年,村民有自酿常州甜白酒的习俗。村内有土地庙两座分别是薛家埭庙、六神堂,善男善女烧香祝福。祝风调雨顺。
南吉山自然村名来历:南吉山村原是属千灯区玉溪乡第四保的一大片荒地。该地地势低洼,荒芜。早在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建立后,为了大肆犒赏湖南籍功臣,奖赏有功将士众等用所购物之财,在该地作圩围地垦荒。后太平天国失败,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慈禧太后授命其继子陈椿宣率领太平天国投降将士万人发配到此,继续垦荒生产。先后开垦七十二个圩。由于地势低洼所筑圩围宽高大,经营数年后交予上海富商朱北金经营管理,逐改名为垦牧公司,公司总部设在老公司上。各个圩都建有棚屋,后来改为瓦房供垦荒者居住。当时将该地命为东吉山、南吉山、西吉山、北吉山、中吉山。其中南吉山圩围地位80余亩,北吉山围地100余亩,其余东西中吉山各圩围地都在100亩以上,但是垦荒者多数集中在南吉山居住,逐渐演变成把该个吉山都称之南吉山村。而公司所在地则命名为老公司村。
时代变迁上世纪20年代常州有一帮人迁徙至此,种“客田”落户,逐渐常州人多起来,所以以常州口音为主。以后有江阴、丹阳、绍兴人来此落户种地。至今南吉山遍及三省十八县,据统计外地移民居多。
陶雪村该村历史较近,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才形成,陶家浜自然村属张浦区尚明甸乡管辖。但薛家埭自然村在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时已属当时的尚明甸乡,1942年10月,上述二村都属陈墓 区尚明乡。1947年12月又改属淀湖区西乡,1954年2月又划归淀西区尚明甸乡,1956年8月归于陈基乡成立陶雪社,1960年改陶雪大队,1962年划入大慈公社。
陶家浜自然村来历是指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最初该地仅有3户陶姓人家,后自然繁衍及外地移民聚集而成村落才取名陶家浜。由陶家浜、薛家埭、南农场三个自然村1983年改名陶雪村,2008年并入南吉山村。
南吉山村附近有赵陵山遗址、周庄古镇、锦溪古镇、千灯古镇、亭林园等旅游景点,有并蒂莲、昆石、昆山琼花、石浦羊肉、袜底酥等特产。
南吉山村,由原南吉山、陶雪两村6个自然村合并而来,位于张浦镇东南方,东与淀山湖镇金家庄村相交,南接尚明甸村,西连大市社区,北同千灯镇盛家埭村、大潭村毗邻。苏沪高速公路“张浦出口处”坐落村域中央。村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583户人家,1860人,距张浦镇区10公里。
全村水泥道路通村通组100%硬化,建有停车场9片约3000平方米,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100%,保留自然村建有污水处理管网,建有村灯光篮球场,村晨练活动场200平方米,设有健身器材。
村内老年活动室、社区医务室、社区警务站等基础设施齐全。村级拥有标准产房5086平方米,打工楼12500平方米,村级资产2416万元,2012年村级收入400万元,可支配收入25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3591元。
全村耕地面积600亩,主要种植水稻、麦、油菜。鱼塘2000亩,主要养殖虾、蟹和“四大家鱼”,村域设有镇民营开发区。落户民营企业22家,外资企业18家,村民以务工和房租经济收入为主。
村内过境河道2条,胜利河是村内主要航道,新开河道是胜利河的延伸,长250米、宽20米。村内河道1条,跃进河长800米、宽25米。村因地势低洼,所以联圩围垦规模较大,计有东包围为670米、南包围1400米、西包围4000米,宽度都为50米、高度都为2.5米。有电灌站3座,防洪、防涝。
村内有大小桥梁12座,较为古老的石龙桥系太平天国年代所建,1920年被炸毁,至今未修复,现有3座桥是跃进桥、跃进1号桥、跃进2号桥都是横跨跃河上,为拱形单孔水泥桥,都是造或修建于70-80年代末期。其中陶雪有5座桥,农场河1桥、农场河2桥,公路桥七队1桥、七队2桥,河东水闸桥,都是水泥拱形单孔桥。
村中心内有园林一片,面积800平方米,树木花草众生,鸟语花香,是休闲的好地方。
村社会事业、村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与率100%,村内有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1处,老年活动中心3处,公共卫生设施齐全,公共卫生间3座,有环卫管理队伍专职处理,道路及公共卫生获省级卫生村称号。
村风土人情,上世纪20年代常州一帮人迁徙至此,种“客田”而落户,至今带有常州地方特色,嗲佬口头话,端午节用芦叶裹粽子,俗称“小脚粽”,到腊月过年,村民有自酿常州甜白酒的习俗。村内有土地庙两座分别是薛家埭庙、六神堂,善男善女烧香祝福。祝风调雨顺。
南吉山自然村名来历:南吉山村原是属千灯区玉溪乡第四保的一大片荒地。该地地势低洼,荒芜。早在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建立后,为了大肆犒赏湖南籍功臣,奖赏有功将士众等用所购物之财,在该地作圩围地垦荒。后太平天国失败,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慈禧太后授命其继子陈椿宣率领太平天国投降将士万人发配到此,继续垦荒生产。先后开垦七十二个圩。由于地势低洼所筑圩围宽高大,经营数年后交予上海富商朱北金经营管理,逐改名为垦牧公司,公司总部设在老公司上。各个圩都建有棚屋,后来改为瓦房供垦荒者居住。当时将该地命为东吉山、南吉山、西吉山、北吉山、中吉山。其中南吉山圩围地位80余亩,北吉山围地100余亩,其余东西中吉山各圩围地都在100亩以上,但是垦荒者多数集中在南吉山居住,逐渐演变成把该个吉山都称之南吉山村。而公司所在地则命名为老公司村。
时代变迁上世纪20年代常州有一帮人迁徙至此,种“客田”落户,逐渐常州人多起来,所以以常州口音为主。以后有江阴、丹阳、绍兴人来此落户种地。至今南吉山遍及三省十八县,据统计外地移民居多。
陶雪村该村历史较近,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才形成,陶家浜自然村属张浦区尚明甸乡管辖。但薛家埭自然村在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时已属当时的尚明甸乡,1942年10月,上述二村都属陈墓 区尚明乡。1947年12月又改属淀湖区西乡,1954年2月又划归淀西区尚明甸乡,1956年8月归于陈基乡成立陶雪社,1960年改陶雪大队,1962年划入大慈公社。
陶家浜自然村来历是指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最初该地仅有3户陶姓人家,后自然繁衍及外地移民聚集而成村落才取名陶家浜。由陶家浜、薛家埭、南农场三个自然村1983年改名陶雪村,2008年并入南吉山村。
南吉山村附近有赵陵山遗址、周庄古镇、锦溪古镇、千灯古镇、亭林园等旅游景点,有并蒂莲、昆石、昆山琼花、石浦羊肉、袜底酥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