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村位于莱城南25公里、艾山街道办事处西4公里处。东邻古墩村,西与庙子、九龙庄村接壤,北依九龙山,南与肖马庄村隔河相望。全村现有耕地513亩,203户,676人。
据村碑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刘姓在此建村。后来,又有陈、米、孙、徐、赵、吕、葛、臧、伊等9姓人家,先后在此定居。现村中只有徐、赵、吕、葛、臧、伊6姓,徐姓人口最多,赵姓次之。几百年来,村里不分门户,不分宗族,团结和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
北楼村1914年至1940年属蒙阴县七区;1941年划为新甫县;后 又划回蒙阴县;1945年划为新泰县;1950年属新泰县二区;1955年10月属新泰县翟镇区;1958年属新泰县翟镇公社庙子管区;1984年12月撤销翟镇人民公社改为翟镇办事处;1985年2月撤除庙子管区设庙子乡(小乡);1985年12月撤处并乡后,属新泰市寨子乡;1991年元月划属莱芜市寨子乡;1993年元月成立钢城区,属莱芜市钢城区寨子乡;2000年12月,属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至今。
北楼村北高南低,属丘陵地带,位于九龙山脚下。村南传说中的“小泥沟”,现已变成宽五六十米的“清水河”。该河起源于莲花山下,蜿蜒向东流经大龙门、双杨桥、纸坊、庙子、肖马、北楼、古墩等村,在回家庄村汇入牟汶河后流入葫芦山水库。每年夏天,河水清澈,鱼儿漫游,河里小儿戏水,岸边垂柳依依,给这小小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的色彩。该村土质为红粘土,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
1955年,北楼村与卧龙港、雁埠村联合加入初级社;1956年,又联合肖马等4个村组成高级社:1961年该村成立党支部。1968年,因修建葫芦山水库,120多户村民搬至村北。上级规定每迁一间房屋补助100元,另外补助少许木料,统一调拨民工拆迁,不到一年时间,就全部完成搬迁任务。1974年,在农业学大寨热潮中,该村大力改河造地,兴修水利,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改河造地近百亩。在村东打深10米的大口井1眼,修建二级渠道1000余米,改善水浇地200余亩,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群众生活有了实在的改善。
1991年8月,北楼村用上了电,结束了用煤油灯照明的历史。为解决人畜吃水的困难,在莱钢总厂的帮助下,于1990年在村北打出1眼250米的深机井,1991年开始配套,1993年3月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1982年该村开始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村两委把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每家每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北楼村人已不再死守田园,人们广开致富门路,纷纷走出家门,奔向市场,务工经商。由此,村民们的经济收入迅速增加。如今北楼村正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原先那120多户移民搬迁户住的草房,现在已全部变成了新瓦房。彩电、电话、摩托车也随之进入了农家。
北楼村一向重视教育,早在建国以前,北楼村就设有“私塾”。胡家宅村吴西纯和潘家沟的徐志杰曾先后在该村教过私塾。1955年,正式设立村办小学,1964年村里自筹资金建起了8间草房的新学校。1999年,中、小学调整布局,撤销北楼村小学并人肖马联小。北楼村小学改为幼儿园。自199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村考入大中专学校的有6人。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北楼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
据村碑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刘姓在此建村。后来,又有陈、米、孙、徐、赵、吕、葛、臧、伊等9姓人家,先后在此定居。现村中只有徐、赵、吕、葛、臧、伊6姓,徐姓人口最多,赵姓次之。几百年来,村里不分门户,不分宗族,团结和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
北楼村1914年至1940年属蒙阴县七区;1941年划为新甫县;后 又划回蒙阴县;1945年划为新泰县;1950年属新泰县二区;1955年10月属新泰县翟镇区;1958年属新泰县翟镇公社庙子管区;1984年12月撤销翟镇人民公社改为翟镇办事处;1985年2月撤除庙子管区设庙子乡(小乡);1985年12月撤处并乡后,属新泰市寨子乡;1991年元月划属莱芜市寨子乡;1993年元月成立钢城区,属莱芜市钢城区寨子乡;2000年12月,属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至今。
北楼村北高南低,属丘陵地带,位于九龙山脚下。村南传说中的“小泥沟”,现已变成宽五六十米的“清水河”。该河起源于莲花山下,蜿蜒向东流经大龙门、双杨桥、纸坊、庙子、肖马、北楼、古墩等村,在回家庄村汇入牟汶河后流入葫芦山水库。每年夏天,河水清澈,鱼儿漫游,河里小儿戏水,岸边垂柳依依,给这小小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的色彩。该村土质为红粘土,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
1955年,北楼村与卧龙港、雁埠村联合加入初级社;1956年,又联合肖马等4个村组成高级社:1961年该村成立党支部。1968年,因修建葫芦山水库,120多户村民搬至村北。上级规定每迁一间房屋补助100元,另外补助少许木料,统一调拨民工拆迁,不到一年时间,就全部完成搬迁任务。1974年,在农业学大寨热潮中,该村大力改河造地,兴修水利,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改河造地近百亩。在村东打深10米的大口井1眼,修建二级渠道1000余米,改善水浇地200余亩,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群众生活有了实在的改善。
1991年8月,北楼村用上了电,结束了用煤油灯照明的历史。为解决人畜吃水的困难,在莱钢总厂的帮助下,于1990年在村北打出1眼250米的深机井,1991年开始配套,1993年3月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1982年该村开始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村两委把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每家每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北楼村人已不再死守田园,人们广开致富门路,纷纷走出家门,奔向市场,务工经商。由此,村民们的经济收入迅速增加。如今北楼村正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原先那120多户移民搬迁户住的草房,现在已全部变成了新瓦房。彩电、电话、摩托车也随之进入了农家。
北楼村一向重视教育,早在建国以前,北楼村就设有“私塾”。胡家宅村吴西纯和潘家沟的徐志杰曾先后在该村教过私塾。1955年,正式设立村办小学,1964年村里自筹资金建起了8间草房的新学校。1999年,中、小学调整布局,撤销北楼村小学并人肖马联小。北楼村小学改为幼儿园。自199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村考入大中专学校的有6人。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北楼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