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柿子峪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柿子峪村隶属:汶源街道
区划代码:371203003209代码前6位:371203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柿子峪村位于黄庄镇政府东1公里处。与舜皇庙、罗圈崖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系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南邻胡家桥,东邻罗圈崖,北接洼子峪。地处山区,全村97户人家,194人分散在相距几华里的3个山坡上,面积2.5平方公里。174亩耕地,272亩山滩地。

据《干氏家谱》载:干氏祖讳平顺,于清嘉庆年间(1807年),干姓由莱芜县曹村,李姓亦由沂源县草埠迁此建村;因址在山峪中,多柿子树,故名日柿子峪村。舜皇庙、罗圈崖原属黄庄,1961年从黄庄划出,归柿子峪管辖。

据史书记载,民国初年,柿子峪村属蒙阴县辖;1958年归黄庄人民公社;后历经沿革,今属钢城区黄庄镇辖。

舜皇庙位于柿子峪东北,历山脚下,与柿子峪村组成村民委员会,110人,98亩耕地,4个姓氏,以经营农业为主。此村原属黄庄村,1961年划归柿子峪。据清宣统三年修《蒙阴县志》载:舜皇庙在城北历山庄南,修于清朝康熙九年,主修王三时。张氏从张庄西沟迁此居住,形成村落,以庙号而得名,址在柿子峪村的舜皇庙自然村村东,该庙现已荡然无存。庙的前方有一棵高大笔直的银杏树,栽植年代不详,需6至7人方能合抱,树荫遮地面积有半亩地之多,村民夏季休闲时多聚此乘凉;1956年沂源县人民政府伐之,运回沂源,用于县委礼堂建设。相传木工在砍此树时,树干有一小洞,小洞内又生出一棵小银杏树,村民们就保护下来,现如今此树已长得高大挺拔,树围有2.5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罗圈崖坐落在历山脚下,位于柿子峪东1公里处,1961年从黄庄划出,与柿子峪组成村民委员会。现有20人,19亩耕地。据《卢氏家谱》载:“卢氏祖于清道光年间,从西冶迁此,以村东有罗圈形山崖而得名。”柿子峪村民自清朝中叶聚居此处,繁衍生息。村中现有李、干、卢、张、房、赵、高、王8姓,以李、干姓居多。村民在此居住生活,不分宗族、贫富、众寡,世代和睦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勇敢,耕读传世。

柿子峪先民迁居时,分散居住在3个山坡上,住着简陋、狭小的茅草屋,土地不成块,全部是“猪脸地”,土地贫瘠,又无水灌溉,仅靠种高粱、玉米、花生维持生活,温饱根本得不到保证,生活非常贫穷。

柿子峪村村民生活自建国以后逐年改善。1955年成立互助组,1956年成立合作社,1957年成立高级社,村民按地四劳六分配。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村民按三七分成。1980年柿子峪村开始分田到户,1983年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71年柿子峪村开始“农业学大寨”,整治“猪脸地”,开山、平坟、围堰,以弥补耕地之不足,增加耕地面积80多亩。1990年前,柿子峪村水源条件极差,只有两口水井,仅够人畜用水,浇灌耕地明显不足,村干部组织村民兴修水利,打机井、修管道。村两委干部率先垂范,寒来暑往,到1992年柿子峪村用水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93年,柿子峪村被确定为市委组织部、市保险公司的包村点后,他们就把解决群众的生活用水作为包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1994年筹集资金6万元帮助村里建了扬水站,将山下的水送上了山;同时又与村党支部商定让全村的群众都吃上自来水,并当场落实了修建自来水工程所需的2万元资金,全村群众深受鼓舞,热情高涨。在包村组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克服了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等困难,奋战l5天,搬动土石1000立方米,铺设地下管道6000米,修建30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从此打水吃成为历史。

柿子峪村民自迁居此处,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踏实前行;今后的生活将会更加日新月异。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9年12月12日,柿子峪村被授予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柿子峪村附近有山东新华翻砂厂旧址黄庄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历山抗战旧址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