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红埠岭村地处丘陵,位于莱城东南15公里处,距离镇政府驻地15公里。北与验货台村一岭之隔,南与木头山村遥遥相对,东与状元沟村是近邻,西与西红埠岭村相接。耕地520亩,320户,人口962人。
据村碑记载:东红埠岭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70年),由孔、邱、傅、邵4姓从陕西迁此建村。因村址在一红粘土岭东,故取名东红埠岭村。建村后,又有杨、周、高、田、刘、吴、管、吕、张、段等姓陆续迁来。如今村中孔、邱、傅、邵、杨、周6姓无传,现只有高、田、刘、吴、管、吕、张、段8姓,村民不分宗族、多寡、贫富,民风淳朴,世代和睦相处,耕读传世。
民国初年,该村曾与西红埠岭村、木头山村为一个行政村,1938年隶属颜庄区当峪乡;1940年隶属南冶区当峪乡;1946年至今隶属今颜庄镇。
东红埠岭村是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斗地主,分田地,搞土改,对敌斗争坚贞不屈,前赴后继。1938年,村中就有34名青年参加八路军,他们是高甲三、高太庆、刘子尚等。1939年日军侵占莱芜,安仙村有其据点,阎团占据南冶。因在1938年就由东红埠岭村、吊鼓山村、西当峪村、木头山村四个行政村建立的党支部一直设在东红埠岭村,加之这个村的党员入党最早,党员最多,当时的莱芜县委书记经常来该村指导工作,引起了敌人的恨怕,所以该村经常遭受日、阎的烧、杀、抢、掠。1940年2月,日寇、阎匪到该村要抓党支部书记高占云,威逼村民交粮交钱落空,便恼羞成怒,烧毁了该村房屋380间,抓捕了30多名村民为人质,并掠走了牲畜数百头(只)。东红埠岭村村民为保护家园,奋起-,一次次给敌人以深重的打击。敌人更把该村视为眼中钉,多次对该村实行惨无人道的报复。1947年7月,土匪头子阎继光率领还乡团重兵进攻该村,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大批的村干部、党员、民兵、村民惨遭杀害。他们是:八路军地下联络员刘向永,农救会副会长高占雨,民兵队长吴守常,民兵高太全,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伤员高太发。其中高占发被活埋。这次还捕走了曾在苏联学习工作了八年。1938年入党、受过党重点培养、时任当峪乡参议会长的高占云,另外还有干部、村民40多人。高占云由于坚贞不屈,最后被阎匪杀害,其他村民大部分也被杀害。1948年春,洪涛、陈名达领导革命队伍进入该村,村民纷纷志愿参加这支队伍,掀起了父送子、妻送夫参军的“大动参”热潮,27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威震战场,南征北战,下江南到边疆,为中国的革命和解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是东红埠岭村的骄傲和光荣。
东红埠岭村,1951年初建立了互助组,随后又成立了初级社,1957年又与西红埠岭、木头山村、邱家屋村联合成立了农业合作社,1979年开始实行了分地到户,1983年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畜牧业是该村的好传统,很早以前,村里就有专门的放牧场所,今天还有许多村民叫它“赶牛路”。
在农业学大寨中,这个村建成平整的大寨田220亩,对农田作了综合治理,为该村今后的粮食高产奠定了基础。
东红埠岭村自古以来靠天吃饭。为解决缺水问题,1967年在村南人工打深井一口,结束了祖祖辈辈吃湾水泥水的历史。为提高粮食产量,集资几万元请钻井队打深井两眼,首次过上了站在地头看水流、早年也能保丰收的日子。为进一步扩大浇灌面积,在村党支书刘庆元的带领下,民心凝聚,形成合力,披星戴月,义务出工出料,经过一年多的奋战,于1976年建成了两座大型扬水站,从此该村东南、西坡的耕地可以得到全部灌溉。
东红埠岭村很早就认识到了修路架桥的意义。早在清末就在村南建了两座美观而又对称的小石拱桥,起名叫“兄弟桥”。2002年3月,在村支书高伟的带领下,对其中一座桥进行了整修。在桥上安装了防护设施,拓宽6米,平直了北至验货台村、南至木头山村全长7公里的主干路,进行了路面硬化,使粘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接着又陆续整修了村周围其他的路面,彻底改变了道路旧观。
东红埠岭村的村民自古以来就有很强的经济意识。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扶持村民高开玄等人开办私人银行,创办实业如造酒、开粉坊等,组建了木车队,专替周围十几个村运大块坟石、碾磨石料、碑石料等,在当时很有名气。如今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村委和村民都形成共识,要大力发展经济。首先建了多处石料加工厂,就连“地瓜石”和“石猴子石”的经济收入也很可观。村里半数以上的家庭购置了车辆,成为名副其实的运输专业户。在附近村庄中第一个成为电话村。摩托车、电话、彩电、液化气炉、农用车等已走进了普通百姓家庭。1995年村里投资10多万元在村北建水塔一座,在村里铺设各种地下管道2400多米,使村民吃上了自来水。集资38万元建成了一座大型砖窑。1999年修缮了村办小学的校舍。从2000年至今,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村两委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划出了桑园、果园、生姜种植示范基地,扶持家庭养殖,形成了多元化生产的格局。
东红埠岭村自建村以来就重视文化教育,以文育人。早在清朝时就创办私塾。民国初年,与周围十几个村联办建成小学,高原良就是民国时该村的第一个师范生,1938年入党,回乡后利用教书的身份,发展党员,组织村民开展对敌斗争。村里1975年建成中小学。1980年,其中学班与港里中学合并。尊师重教一直是这个村的风尚,促进了村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村年年都向国家输送合格的大中专生。1977年高云龙被上海交大录取,后又考取研究生,现在北京交通部科研中心工作。同年,高兴全被山东政法大学录取。2002年张娜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山大本科录取。自1977年至今,该村先后考取大专以上的学生35人,中专生27人。
东红埠岭村民风古朴,尊老爱幼。该村村民保护生态的意识也很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内几人才合抱过来的古老槐树有10多棵。
演木偶戏和演唱莱芜梆子是东红埠岭村的传统艺术。乐队也经常义务为邻村婚丧嫁娶奏乐,一直沿用于今。艺人们自制道具和乐器。据说莱芜梆子剧团成立不久时,团里使用的乐器,其中有不少就是从该村借用的。从20世纪初期到现在,逢年过节,村民们都能准时看上艺人们的精彩表演。
与时俱进,百业待兴。如今的东红埠岭村民更有着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新的步伐。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东红埠岭村附近有棋山省级森林公园、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