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大下河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大下河村隶属:大王庄镇
区划代码:371202107228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大下河村相关网站:
  大下河村隶属莱城区大王庄镇,地处莱城西北26公里,东北距镇政府驻地约7公里。东接止凤村,西临公家庄水库,南与寨里镇北庵村隔河相望,北与小下河村搭界,香山河穿村而过。大下河村由大下河、杏谷堆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000亩耕地,308户,914口人。
  明朝初年,邹姓由邹高庄迁此建村,因址在香山河下游,曾名下河。因与小下河村重名,该村较大,改称大下河。杏谷堆因其北靠杨丘山,山上有许多杏树,故名“杏谷堆”。
  全村共有赵、朱、刘、吴、谷、唐、邹、王、李等1l姓,其中以赵姓、朱姓最多,原有张、戴两姓,均于10余年前迁走。

  大下河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村北的“金牛腚”,村东“滑石堆”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
  抗日战争期间,莱芜划分三县,大下河村隶属莱北县香山区。1951年3月,地名区改为数字区,香山区改称十三区;1955年10月,十三区复称香山区;1958年3月,香山区撤销,分为大王庄、大槐树两乡,大下河村划归大王庄乡;1958年10月,大王庄乡改为大王庄公社;1984年4月,大王庄公社改为大王庄镇办事处,大下河村划归温家庄乡;1985年11月,大王庄办事处撤销,分为大王庄镇和大槐村乡,大下河村隶属大王庄镇;2001年,原大王庄镇、大槐树乡合并为新的大王庄镇,大下河村仍归属大王庄镇。
  1942年,日寇在丁家屋子(今属寨里镇周王许村)安了据点,香山区中队在杏谷堆伏击,打死了日本军官一名。鬼子恼羞成怒,出动了据点内的大批日伪军前来报复,纵火把杏谷堆原16户居民的房屋烧得只剩下一间。现在的住户均为解放后搬上去的。
  在这片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土地上,刘亮培、赵风盈、吴钦芳等许多烈士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大下河村历来重视教育。1958年下半年,大下河村设立了第一所小学,一到五年级共5个班,写下了大下河教育史上的第一笔;1972年,村里将原校舍拆除,建起了新校;1982年又重新在东岭水库盖起了12间教室,建起了新的村小学,并于1996年增盖4间教师办公室。在1982年到1986年间,为照顾杏谷堆的小学生,还在杏谷堆修建了4间教室,有一到三年级3个班;1999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大下河小学合并到前卞庄小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下河村先后考取大中专生17名,其中朱甲圣1993年考入西南交通大学,成为大下河村历史上的第一个本科生。
  过去的大下河村土地贫瘠,特别是村东的下河岭只长荒草不艮庄稼,加之水源条件差,群众收入很低。原来的南北街只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巷,坑坑洼洼,雨天满街流水,晴天漫天尘土。不但拖拉机开不进来,就是推小推车也让人直皱眉头。改革开放后,村民朱振江作炒茶叶生意,进货时先要寄放在寨里镇北庵村,再用小推车一车车地倒回家中。人们都称大下河为“破大家”。
  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局面,大下河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坚持常年大干苦干,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1992年以来,大下河人在以村支部书记赵茂忠为首的两委班子带领下,先后进行了3400亩下河岭土地开发、2500亩节水灌溉工程、1100米二级提水管道、2000米河道治理、自流灌溉工程、水库塘坝修建等56项万元以上的工程,总投资630余万元。累计用0150余吨、水泥1000吨、钢材300吨、石灰500吨,共建起小(二)型水库2座、防渗管道5800多米、大小桥涵9座、新修生产路400多米,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为了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村里还与泰安泰伟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在下河岭养殖“合同鸡”,现已发展养鸡大棚38个。通过这些富民强村措施,群众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大大提高,2001年全村总收入903万元,人均收入3307元。
  大下河村十分重视发展第三产业。1995年,经工商部门批准,大下河建农贸市场一处,逢一、六开集。开集时人流如潮,川流不息,商品丰富,吆喝声此起彼伏,购销两旺。村里还不断加大对从事第三产业农户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大下河从事炒茶、饮食服务、百货门市部、农副产品运销、服装布匹经营等的从业人员已达110人,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
  大下河村注重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从1985年开始搞村庄规划,经过近20年的建设,800米长、8米宽的南北主街,东西街道整齐有序,排排房屋整齐划一,家家户户洁净卫生。村里成立了专门的卫生队,负责收集处理各户的垃圾,一个全新的小康村已经初具规模。1993年,在穿村而过的香山河上建起了连村大桥,“天堑变通途”,方便了村民生活。1979年,大下河村通了电,结束了群众点煤油灯的历史。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杏谷堆一直没能通电,经过村两委积极努力,1995年3月杏谷堆作为全市最后一个通电的自然村通了电。当时,市政府、市电业局还专门在杏谷堆召开了新闻发布会。1999年,村里又投资2万元,完成了村内低压线路的整网工程,改善了生产生活用电条件。2000年,大下河村通了有线电视。现在,有线电视、电话、冰箱、手机等原先只有城里人的“专利”早已进入了大下河的寻常百姓家。2002年,大下河村里发展成为电话村。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下河村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腾飞。1998年6月,村里建起了村民综合活动室和党员活动室。1999年又建起了阅览室、展室、妇女之家,现在这些地方已成了对党员群众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大下河村创造了许多“莱芜市第一”,村规民约是全市第一个内容翔实、规范细致的村自治条例;村民监事会是全市第一个专门监督村务活动及村干部言行的群众组织;全市第一个建立正规农户档案的村;庄户剧团是全市第一个以上演身边事身边人为特色的群众性文艺团体等等。朱振练、朱振美、朱振云等精神文明典型人物更是不断涌现,他们积极创作演出戏曲、小品等文艺节目,弘扬新风、鞭挞丑恶,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成为大下河村的“文明使者”。
  国家、省、市、区等各级领导多次到大下河村视察指导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00年3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光林来大下河视察;2000年9月省委副书记吴爱英来大下河调研;2001年5月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来大下河调研;2001年6月省委副书记陈建国来大下河视察;同年9月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赵承凤来大下河指导工作;2002年6月济南军区政委张文台到大下河视察工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莱芜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中央外宣办、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国家和地方新闻宣传媒体、相关单位先后对大下河作了宣传报道,提升了大下河村的知名度,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大下河村两个文明建设扎实有效,成绩突出,也赢得一系列的荣誉。1996年至2001年连续6年被评为“莱芜市文明单位”;1999年被评为“莱城区创安工作先进村”,2000年被评为“莱芜市农村六进家先进村”;2001年先后被评为“莱芜市计划生育先进村”、“莱芜市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莱芜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今天的大下河村人正以崭新的姿态,迈着矫健的步伐为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①金牛腚:“垒牛腚”是位于村北的一块巨石。传说古时候一金牛被人追赶到此无处藏身,一头钻入岩石中,追赶者拉住其尾巴向后拽.但金牛纹丝不动,只露着个0“哞哞”地叫,日久天长,变成石牛。
  ②滑石堆:传说黄巢起义时这里曾为银库,白花花的银子堆成山,后来黄巢兵败自杀银子无人使用,风吹日晒,渐成滑石。
  ③下河岭开发:下河岭地处大下河村东,原来是一片荒草丛生、土质很差的山岭,群众只能种点花生、地瓜,靠天吃饭,经济效益很差。1997年、1998年连续两个冬天,大下河村投资19万元,投工11万余个,动用D- 85挖掘机4台进行开发。1997年开发土地1800亩,1998年又开发土地1750亩,使昔日只长荒草的薄地变成了良田。开发结束后,又在下河岭上建起了相应的农田水利设施,达到了地成、水成、路成、林成。现在开发片上栽植板栗10万余棵、绿化树万余棵、中华寿桃园40亩、红荷包和凯特杏园60亩、桑园50多亩、生姜200多亩。
  ④泰伟合同鸡养殖:2002年春,大下河村与泰伟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在下河岭建设了“合同鸡”养殖基地。整个基地建设大棚38个,占地66亩,总投资160万元,年养殖合同鸡60万只。并投资27.4万元配备了变电室、变压器、高低压线路等,投资3万元建成了蓄水300方的大水池2个。
  ⑤庄户剧团
  成立于1995年,由70多人组成,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只有4岁。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节目的形式主要有莱芜梆子、小品、戏曲、三句半等一演出的节目有《应该不应该》、《东岭大会战》、《开发区的夏天》、《退证》、《男女都一样》、《巧劝妈》等60多个。其中《压该不应该》获莱芜市第二届农民艺术节二等奖,《男女都一样》获第三届“城信杯”业余剧团演出三等奖,《巧劝妈》获第四届莱芜农民艺术节二等奖。这些节目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形式喜闻乐见,说服力强,深受群众欢迎。              
      
  一、烈士英名录
  刘亮培 牺牲于止凤战斗
  赵凤绪 在嘶马河侦察时牺牲
  赵凤盈 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吴钦良 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刘洪基 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吴钦芳 解放军6080部队战士,1969年在江苏铜山随部队打山洞时牺牲。
  二、历任村支书
  1940年1月-1941年12月 朱恒仁
  1942年1月-?
   朱恒权
  1946年12月      赵凤磊
  1947年1月-1950年12月 赵凤秋
  1951年1月-1958年1月 赵凤磊
  1958年1月-1964年12月 朱恒凤
  1964年12月-1974年12月邹敬业
  1975年1月-1979年12月 吴钦柱
  1980年1月-1980年11月 朱振章
  1980年11月-1986年9月 吴钦柱
  1986年10月-1992年8月 朱振章
  1992年8月-
   赵茂忠
  三、历任村主任
  ? -1942年10月
  唐 银
  1942年11月-1943年10月朱清武
  1943年11月-1944年10月朱恒敬
  1944年11月-1947年12月赵廷圣
  1948年1月-1955年12月 刘钦曰
  1956年11月-1958年10月朱清恩
  1958年11月-1966年12月赵凤磊
  1967年1月-1975年1月  吴钦柱
  1975年1月-1978年1月 刘钦玉
  1978年1月-1982年11月 朱振永
  1982年12月-1986年12月朱振章
  1987年1月-1988年11月 刘钦水
  1988年12月-1991年7月 赵秀生
  1991年8月-1992年8月 朱振贞
  1992年8月-2001年12月 朱振法
  2002年1月-
   赵茂忠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赵星辰 江苏省公安厅某处处长
  赵凤元 青岛市警备区科长(正团级)
  朱恒征 沈阳军区联勤处处长(正师级)
  五、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吴秀泉 中学高级教师
  六、赵茂忠
  男,42岁,0员,现任大下河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任支部书记以来,坚持思想教育领先,凝心聚力,艰苦创业,经过10年不懈奋斗,带领村民完成土地开发3400亩,实施万元以上工程53项,埋设地下管道31627米,新建大水池5个,发展喷灌2500亩。建成市级农业示范园,栽植优质林果1000亩、板粟1200亩,改变了村里的贫穷落后面貌,让村民过上了富裕生活。
  他积极推进依法治村与依德治村工作,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等一系列村级管理制度,狠抓廉政建设和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实行村民家庭档案管理,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和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形成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机制和道德环境。大下河村也连续5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2001年度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全村已连续10年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其事迹先后被《大众日报》、《莱芜日报》等省、市级新闻媒体报道,赵茂忠本人也多次获得各项荣誉,l998年当选莱城区四届人大代表,2000年被评为区劳动模范,2001年被评为“莱芜市首届十佳文明市民”,2002年5月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02年5月当选八届省-会代表。
  现在的大下河村种植生姜600多亩,板粟、杏、桃等2500亩,桑园200亩,冬暖大棚3个。一批名优特稀新产品扎根大下河,大下河的西瓜、葡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抢手货。
  

  大下河村附近有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莲花山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