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东平州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东平州村隶属:和庄镇
区划代码:371202111209代码前6位:371202
长途区号:0634 邮政编码:271100
车牌号码:鲁S行政级别:村
东平州村相关网站:
  东平州村位于莱城东北25公里、乡驻地东南3公里处。在海拔610.5米的禹王山之巅。因与西平州村、北平州村唇齿相依,合称三平州村。该村人丁432口,土地572亩。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常庄保•二平州”。据禹王庙碑记载,建村于明朝初年。因址高而平坦,四周连峰障天,曾名平州。因三村重名,该村居东,改称东平州。据考,始建村者,乃博山汕头人周昭。此人因在家乡遇大难,不得不背井离乡。途中,见此处山高皇帝远,正是避难之良所,遂隐居于此。现该村居民,多为周姓。其建村时之古槐,已有数百年历史。
  据明《嘉靖莱芜县志》、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东平州村在明天顺年间至清末属常庄保所辖。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民国初期属石马区(第六区);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属博莱县;1945年恢复莱芜县原建制,属莱芜县常庄区.1951年称第十区,1955年称常庄区;1958年3月属常庄乡,同年10月属常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常庄办事处;1985年10月建和庄乡后,属和庄乡所辖,至今。

  解放后,三村之人先是于禹王山之西合力修一环山公路,致使车马勉强可上。至1999年,三村之民又借博莱高速公路修建之机,从峨峪村北至山顶硬化水泥8华里,从根本上解决了走路难的问题。1957年,在县水利局和常庄区政府的支持下,东平州村和其它两个平州村在三村中间建了3座蓄水池,每个蓄水450立方。为防止水池渗水,修建过程中,在水池底部打了30公分厚的灰土,再用水泥沙浆、块石垒砌。这些蓄水池,蓄存大雨过后从岩缝里流出的清水,再净化后供人畜饮用。1973年3月,东平州村又与其它两村兴建了一座二级扬水站。这个扬水站工程是从山下六公里以外的普通河引水到山脚下,建一级站。该站扬程49米,双排压力管道,每排长300米,安装100KVA的变压器一台,40KW的电动机两台。二级站建在半山腰,扬程139米,安装150KVA变压器一台,100KW的电动机一台,出水口外,修建2700米的环山渠道。总投资16万元,投工10.9万个,动用土石方7万余立方米。历时一年竣工。后来,由于取水处水位下降,供水不足,加上十几里路的渠道和管路损坏,用电量又特别高,村民用不起,扬水站-停止供水。1982年,在市水利工程队的帮助下,东平州村和其它两村打出了深314.3米,每小时出水量20立方的第一眼机井。1989年又打出了深413米,每小时出水15立方的第二眼深井。这两眼深井的水量,基本解决了三平州村民的吃水问题。1995年,东平州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建起了自来水工程,使清水流进了每家每户。从此,东平州村吃水难的历史彻底结束了。
  近几年来,为了让生活更上层楼,东平州人更是大干苦干:分别投资15万元、10万元修建起了两个大蓄水池。其中一个容水量7万方,起名为“饮水思源池”,专供人畜用水。另一个容水量2.4万方,主要用来灌溉农田。新栽植山楂树2万余棵,花椒树1万余棵。现在,这些树已经普遍让村民受益。他们还针对村路狭窄、崎岖难行这一状况,筹措资金1.5万元,拓宽、硬化水泥路330米。投资5千元,维修营林路四条,长达2千米。与西平州、北平州联合开发了原山旅游景点,增加了村民收入。这些,无不得益于该村现在有一个团结实干的领导班子。
  东平州村人虽居高山,但不乏商业头脑。现该村在外经商者,遍及淄博、莱芜、东营、泰安等地。仅在莱芜卖酱菜的,就多达几十人。莱芜的酱菜市场几乎全部为东平州人所占领。
  1986年,东平州村与西、北两平州合资建小学一处。建校以来共培养大中专生十几名。其中,周广荣是该村考取的第一名大学生。高考成绩最好的大学生周长强毕业后,现已分配到国务院卫生部人事处工作。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