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山村位于莱城东北14公里、苗山镇驻地东北12公里处,南邻水泉峪村,东邻南方山村,西邻南龙角村,村北与北方山村隔水相望。全村有村民310户,人口980人。
据《周氏谱》记载,明朝初年周姓建村,因址四面环山,曾名方山,后因重名,改名为下方山。1958年修大冶水库,村庄搬迁,下方山村分为南、北、下三个村。
另据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南乡•方山保”。民国初,下方山村属莱芜县第六区;1941年春莱芜划为三县,属莱东县;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区划未变;1951年划为苗山区;1958年划为龙角乡;同年10月,属苗山人民公社铜山管区;1984年归苗山办事处铜山乡;1985年撤处并乡,属见马乡方山管区;2001年属苗山镇方山管区。周、吕姓居多。李姓为独姓,20世纪60年代由水泉峪迁入本村。原村有1400亩地,修水库时占用土地200亩。村北为沙石山,南为青石山,盛产地瓜、花生、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较少。近几年来,种植姜、丹参等经济作物的村民大增。
村东西各有一条沟,当水库库水充盈时,两条沟也水深数尺且清澈见底,此时下方山村则北、东、西三面环水,南有青山为屏障,风景格外优美。
原村址位置较好,为早期高产粮区之一。方山河蜿蜒而下,流经此村,一年四季,清水常流。1958年修建水库时,村民明大局、识大义,毅然放弃自己的家园,迁入今址。今址地势较高,村民生活用水困难,有时要到3里之外挑水喝。历届村支部都曾想办法解决村民吃水问题。1985年在村支部领导下修建第一个扬水站,铺设自来水管道,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后因设施简陋不能用,只好废弃。1995年冬,村民开始修渠埋管从远处自流引水。但因村子地势太高,加之引水处水位逐年下降,水量不足,大部分村民都仍不能正常用水,2000年村里又投资约3万元,在原扬水站下重新淘井、铺设管道,把蓄水池建在村南最高处。终于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
由于水库占用土地太多,又因现有土地大部为山岭薄地,加上缺水,所以在搬迁后的十几年内,村中经济一直上不去。近几年村民经济意识逐渐增强,出国、南下打工人数逐渐增多,家庭收入有所增加。村民养猪养鸡养羊,日益形成规模。村民周生亮、周生峰兄弟,利用承包的村中水库,实行立体养殖,养猪150多头。利用山场放养豺鸡,猪粪又可放到水库里来养鱼,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成为村中致富能人。吕其生、吕其成、吕东昌等人,看中邻近庄村产地瓜干多,价钱低,而外地缺瓜干,且价格高,于是就买上大汽车,干起了贩买瓜干的生意,生意越做越大,成了村中的经济强户。
如今,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家家由以前居住的草房换成了瓦房,人均住房面积达30多平方米。多数村民都买上了摩托车、彩电、安上了电话。现村内已与外地开通了公共汽车,村里有出租车2辆。公路边商店门头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现有小卖部10家,饭店l家,馒头房3家,油房2家,繁荣了村里的经济,也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下方山村民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发展都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期间,村中有周庆相、周美廷、吕其相壮烈牺牲。周长端、周长市、周长乙等40余人参加过解放战争。其中,吕世等、周美新、吕道堂等6人壮烈牺牲。吕其理、周光业、吕会发等10余人参加过抗美援朝。他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下方山村为有这些英烈而骄傲。新世纪的方山人民,沐浴着改革之东风,与时俱进,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会用勤劳的双手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9年12月12日,下方山村被授予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下方山村附近有莱东抗日纪念馆、杓山遗址、长勺之战遗址、响水湾教堂、铜山古冶铜遗址、五色崖赵氏节孝坊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