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庄村位于莱城西南10公里处,牛泉镇驻地以南,云台山风景区以北。东与纪家庄、东上庄接壤,西与亓毛埠隔河为界,全村耕地面积1340亩,578户,1745口人。
据村碑记载。西上庄建于洪武年间,先由周、高两姓早居,亓、刘、孟三姓相继迁入本村。因东上庄早有此村,西上庄在西,故名为西上庄。
《莱芜市志》记载,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西上庄村属莱芜县圣井区。1958年分为圣井、牛泉乡,西上庄属牛泉乡。翌年圣井公社与牛泉公社合并,为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为牛泉办事处,1985年10月改为牛泉镇。
西上庄村亓、刘、孟三姓占全村人口的80%,此外闫、邢、曹、张、吕、冯、周等姓分布全村,各姓氏家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
西上庄村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土地革命中,有11位烈士为国捐躯。有许多栋梁之材,如刘莱夫、刘庆祥、孟传询等南征北战,为了革命屡建战功;有亓政修、刘述秀、周绍舟前辈舍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士。亓金保,1938年入党,被叛徒出卖,惨遭杀害……他们是西上庄村的光荣和骄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西上庄村民团结互助,共奔社会主义康庄大道。1955年,亓政修、亓宗汉、刘学文,组织成立了由互相组到合作社,再到高级社,亓宗汉为社长。1958年,西上庄村属牛泉人民公社所管辖。这时,村民生活有所改善。文革前后,在赴朝-亓政修、刘述秀等历届村支书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以孟继孝为团支书青年突击队的作用。兴修堤长120米,坝身上顶宽15米,高约20米,蓄水量约万立方的东南大坝。1967年,鹁鸽楼水库修建竣工后,又带领全村村民,开山辟石,修筑了从茂盛村东到西上庄西长约6华里的引河工程。村南、村西的农田基本实现自流灌溉。接着动用石方(全部是挖的坟石)几万方,打成了8眼长30米、宽8米、深10米的蓄水大口井。1970年到1984年,又打了6眼深井泵机井。全村基本实现水利化,旱涝保丰收。
1982年,西上庄实行土地承包制,分田到户,包山户进住了南岭。西上庄村民在孟继礼、孟光宾等支书的领导下,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外地经验。调整农业结构,建起两座大型砖厂。同时,把原刘家林坟地搞起了一个农贸集市,村西建成商业街。集木材加工、面粉厂、食品加工、油坊、电气焊、农机修理、化肥农药、销售服务为一体,形成莱芜西南部有名的农产品集散地。
西上庄村自古以来,就有热爱文艺的好传统。古装戏的爱好者亓汉三、亓家干、孟纪先、孟光成、闫汝柱、孟光亮等30多人,能演出的古装戏《豹头山》、《秦琼发配》等不下40部。从年初到十-重戏,曾到四乡义演。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老艺人的指导下以青年书记孟继孝、亓英德为首,自发成立宣传队,每逢过年过节应邀到四邻八乡演出现代戏。西上庄,崇尚文明、尊师重教。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村南首大殿改为学堂。大殿为男生班,大殿西头两间草房为妇女识字班。亓金保和乔恩荣(范庄人)任国语和算术先生。在这座大殿里,为泉河寺、大庄寺高小输送了不少优秀生。革命前辈刘莱夫、孟传询、刘庆祥等从这里走向革命道路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大殿向西扩建,学校规模越办越大,由解放前的两个班到16个班,(小学戴帽初中),学生数由几十名到400多名。教师达20多位。20世纪90年代,西上庄两委特别尊师重教,把发展教育作为工作之首。投资20万,在亓家老林,新建一座市级花园式学校,并设立奖学金。恢复高考以来,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初中生、高中生约千名,本科大学生14名,专科大学生20名,硕士2名,西上庄学校历年来被评为牛泉镇教学先进单位。1998年以来,大部分户成为有线电视户,2000年,全村成为电话村。
西上庄在旧村改造、道路规划方面卓有成效。2002年春,村主任亓岱臣组织施工队,排除干扰,精心测量与设计,投资12万,把三条大街全部砌成水泥路,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
西上庄村在飞速发展,它的未来更加辉煌。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西上庄村附近有莱芜笔架山景区、莱芜云台山、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烧饼、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等特产。
据村碑记载。西上庄建于洪武年间,先由周、高两姓早居,亓、刘、孟三姓相继迁入本村。因东上庄早有此村,西上庄在西,故名为西上庄。
《莱芜市志》记载,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西上庄村属莱芜县圣井区。1958年分为圣井、牛泉乡,西上庄属牛泉乡。翌年圣井公社与牛泉公社合并,为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为牛泉办事处,1985年10月改为牛泉镇。
西上庄村亓、刘、孟三姓占全村人口的80%,此外闫、邢、曹、张、吕、冯、周等姓分布全村,各姓氏家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
西上庄村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土地革命中,有11位烈士为国捐躯。有许多栋梁之材,如刘莱夫、刘庆祥、孟传询等南征北战,为了革命屡建战功;有亓政修、刘述秀、周绍舟前辈舍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士。亓金保,1938年入党,被叛徒出卖,惨遭杀害……他们是西上庄村的光荣和骄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西上庄村民团结互助,共奔社会主义康庄大道。1955年,亓政修、亓宗汉、刘学文,组织成立了由互相组到合作社,再到高级社,亓宗汉为社长。1958年,西上庄村属牛泉人民公社所管辖。这时,村民生活有所改善。文革前后,在赴朝-亓政修、刘述秀等历届村支书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以孟继孝为团支书青年突击队的作用。兴修堤长120米,坝身上顶宽15米,高约20米,蓄水量约万立方的东南大坝。1967年,鹁鸽楼水库修建竣工后,又带领全村村民,开山辟石,修筑了从茂盛村东到西上庄西长约6华里的引河工程。村南、村西的农田基本实现自流灌溉。接着动用石方(全部是挖的坟石)几万方,打成了8眼长30米、宽8米、深10米的蓄水大口井。1970年到1984年,又打了6眼深井泵机井。全村基本实现水利化,旱涝保丰收。
1982年,西上庄实行土地承包制,分田到户,包山户进住了南岭。西上庄村民在孟继礼、孟光宾等支书的领导下,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外地经验。调整农业结构,建起两座大型砖厂。同时,把原刘家林坟地搞起了一个农贸集市,村西建成商业街。集木材加工、面粉厂、食品加工、油坊、电气焊、农机修理、化肥农药、销售服务为一体,形成莱芜西南部有名的农产品集散地。
西上庄村自古以来,就有热爱文艺的好传统。古装戏的爱好者亓汉三、亓家干、孟纪先、孟光成、闫汝柱、孟光亮等30多人,能演出的古装戏《豹头山》、《秦琼发配》等不下40部。从年初到十-重戏,曾到四乡义演。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老艺人的指导下以青年书记孟继孝、亓英德为首,自发成立宣传队,每逢过年过节应邀到四邻八乡演出现代戏。西上庄,崇尚文明、尊师重教。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村南首大殿改为学堂。大殿为男生班,大殿西头两间草房为妇女识字班。亓金保和乔恩荣(范庄人)任国语和算术先生。在这座大殿里,为泉河寺、大庄寺高小输送了不少优秀生。革命前辈刘莱夫、孟传询、刘庆祥等从这里走向革命道路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大殿向西扩建,学校规模越办越大,由解放前的两个班到16个班,(小学戴帽初中),学生数由几十名到400多名。教师达20多位。20世纪90年代,西上庄两委特别尊师重教,把发展教育作为工作之首。投资20万,在亓家老林,新建一座市级花园式学校,并设立奖学金。恢复高考以来,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初中生、高中生约千名,本科大学生14名,专科大学生20名,硕士2名,西上庄学校历年来被评为牛泉镇教学先进单位。1998年以来,大部分户成为有线电视户,2000年,全村成为电话村。
西上庄在旧村改造、道路规划方面卓有成效。2002年春,村主任亓岱臣组织施工队,排除干扰,精心测量与设计,投资12万,把三条大街全部砌成水泥路,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
西上庄村在飞速发展,它的未来更加辉煌。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西上庄村附近有莱芜笔架山景区、莱芜云台山、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烧饼、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