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白塔村位于莱城西南约30公里处,在泰、莱、新交界处。面积约1.5平方公里,耕地200亩。粮食作物以地瓜、小麦、玉米为主,油料作物有花生、大豆。该村地处丘陵,南对南白塔,北靠北白塔,东邻蒲洼村,西与店子村接壤。全村现有87户人家,312口人,村民和睦相处,民风淳朴,安居乐业。
据中白塔村村碑记载,明朝初年,周、亓两姓来此建村,先有张姓见此地山青水秀,故迁来安家,后有苏姓亓姓陆续迁来。几姓之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相传早年有仙者见此地景色靓丽,欲在此地建白塔,后塔未建成。因塔址选在村东一高处,故取名中白塔。
中白塔村解放后到1955年属圣井区;1958年属牛泉公社;1984年属牛泉办事处;1985年属圣井乡;2001年1月归属牛泉镇。
中白塔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白塔村村民在党员的带动下,组织小车队、担架队积极支前,跟随主力部队转战南北。老人小孩为部队站岗放哨、送情报、供粮、供草。有18名热血青年参加了人民子弟兵,南征北战,奋勇杀敌。其中,周希禄(化名周安荣)在盂良崮战役中牺牲。
中白塔首届支部建于1946年,周希君任指导员(支书)。解放前,10名党员在战争年代组织群众、捐粮捐款,支援前方。在建国初和建国后带领群众走合作化道路做了大量工作。为了改变山区面貌,在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亓合成、亓合荣、苏志秋、周庆刚、亓兴元、周庆芝、周庆柏等人以身作则,带领村民下大力流大汗,可谓功不可没。周庆芝、周庆柏二人在修筑变电房中,不幸摔伤,但在医院仍念念不忘工程进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白塔村实行农田承包责任制。周美典等6户村民以畜牧业林业为主,每户养羊达60多只,植树5000余株,每年收入近万元。中白塔村重视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积极响应政府“绿化荒山,植树造林,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号召,全村齐动员,老少齐上阵,并组织了青年植树突击队,掀起了植树造林热潮。
中白塔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去年成为电话村。村民亓学元第一个在村北路边盖起了小别墅。
中白塔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良好的环境使寿星越来越多,亓太元之母曾是百岁老人。活到90岁以上者有10位。现在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10多位。中白塔村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中白塔村正以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新的步伐向更加文明、富裕、美丽的新山村迈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中白塔村附近有莱芜笔架山景区、莱芜云台山、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烧饼、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等特产。
据中白塔村村碑记载,明朝初年,周、亓两姓来此建村,先有张姓见此地山青水秀,故迁来安家,后有苏姓亓姓陆续迁来。几姓之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相传早年有仙者见此地景色靓丽,欲在此地建白塔,后塔未建成。因塔址选在村东一高处,故取名中白塔。
中白塔村解放后到1955年属圣井区;1958年属牛泉公社;1984年属牛泉办事处;1985年属圣井乡;2001年1月归属牛泉镇。
中白塔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白塔村村民在党员的带动下,组织小车队、担架队积极支前,跟随主力部队转战南北。老人小孩为部队站岗放哨、送情报、供粮、供草。有18名热血青年参加了人民子弟兵,南征北战,奋勇杀敌。其中,周希禄(化名周安荣)在盂良崮战役中牺牲。
中白塔首届支部建于1946年,周希君任指导员(支书)。解放前,10名党员在战争年代组织群众、捐粮捐款,支援前方。在建国初和建国后带领群众走合作化道路做了大量工作。为了改变山区面貌,在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亓合成、亓合荣、苏志秋、周庆刚、亓兴元、周庆芝、周庆柏等人以身作则,带领村民下大力流大汗,可谓功不可没。周庆芝、周庆柏二人在修筑变电房中,不幸摔伤,但在医院仍念念不忘工程进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白塔村实行农田承包责任制。周美典等6户村民以畜牧业林业为主,每户养羊达60多只,植树5000余株,每年收入近万元。中白塔村重视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积极响应政府“绿化荒山,植树造林,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号召,全村齐动员,老少齐上阵,并组织了青年植树突击队,掀起了植树造林热潮。
中白塔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去年成为电话村。村民亓学元第一个在村北路边盖起了小别墅。
中白塔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良好的环境使寿星越来越多,亓太元之母曾是百岁老人。活到90岁以上者有10位。现在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还有10多位。中白塔村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中白塔村正以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新的步伐向更加文明、富裕、美丽的新山村迈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中白塔村附近有莱芜笔架山景区、莱芜云台山、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烧饼、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