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门戈庄村 | 门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朝初期,昌奎、昌礼由云南先迁现大泽山北昌村栖居,后迁此村,因处汉康王城西南大门,故名门戈庄。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详细] | ||
东仁兆村 | 东仁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元年(1403年)建村,因居钱儿沟东,故名沟东屯,后改成东仁兆,1952年度按顺序数改为仁兆一村,1986年恢复东仁…[详细] | ||
前头村 | 前头村 村庄由来 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冷敬由云南迁此立村,因村后有所大寺院,群众称院为庙,村在其前头故得名庙前头,历经沧桑,庙…[详细] | ||
冷戈庄村 | 冷戈庄村 村庄由来 元末明初滇籍冷姓先至湖北省黄坡县野雀口栖居,后迁此定居立村,据传胶东地区冷姓多数是从此迁出,以姓取名冷哥庄,后将“哥”书写…[详细] | ||
岚后村 | 岚后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十年(1377年),孙从义由云南省枣阳县迁此立村,村中有一条沟,取名中沟,后又以颇有名气的“冷家岚”,故名岚后。…[详细] | ||
逄戈庄村 | 逄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逄守业由云南迁此建村,以姓取名逄戈庄。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北部,朱诸路东。东邻高赵戈庄村…[详细] | ||
沟东村 | 沟东村 村庄由来 建村于明、王豹由云南迁此,因村西有一条浅儿沟,故以其位置取名。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北部,朱诸路西。东邻沙北头村,西靠…[详细] | ||
沙北头村 | 沙北头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滇籍移民于姓至此建家园,因此村址在沙岭的北端而得名,现沙岭已平,村名仍旧。政区人…[详细]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高赵戈庄村 | 高赵戈庄村村庄由来 明永乐十年(1412年),赵启由云南徙居此地以姓得名赵戈庄,地名普查明因重名,以高姓居多为由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高…[详细] | ||
前高戈庄村 | 前高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时,史山称由云南棉竹县花你埠徙居此地拓荒建家园,因村址坐落在高埠前坡,以地势和位置,取名前高戈庄。政区人口…[详细] | ||
东葛家庄村 | 东葛家庄村 村庄由来 明朝末年(1644年),葛天敏由十甲村迁出在此建村,取名葛家庄,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东葛家庄…[详细] | ||
史家庙头村 | 史家庙头村 村庄由来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窦伯祥从云南临安府迁此定居,以烧窑卫生,故取名窑头,后史贞迁入定居,因史姓户繁人众,…[详细] | ||
大城西村 | 大城西村村庄由来 明万历年间(1620年),于大兴由云南徙居此地,因这里有座古城——康王城,该村居西而得其名。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详细] | ||
小城西村 | 小城西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7年),徐盒龙由云南省徙居此地,村址座落在汉代康王城的西侧,故得名城西,后为与大城西对称,始改…[详细] | ||
吕戈庄村 | 吕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吕永昌、吕进文、吕奉有相继迁徙此地定居,以姓取名吕戈庄。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部,同三…[详细] | ||
大桑园村 | 大桑园村 村庄由来 明宣德八年(1433年),滇籍孙钦迁徙此地建新居,因村旁有片桑树,故取名大桑园,桑园早已无存,村名沿旧。政区人口 …[详细] | ||
二贞台村 | 二贞台村 村庄由来 明朝末年(1644年),上谦由莱阳县色兰村迁此安家立村,因此处有座二贞台庙,至此拜求祈祷的人甚多,颇有名气,故村以庙得名。…[详细] | ||
东王戈庄村 | 东王戈庄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东汉永建年间(公元126—132年),上姓居住,故以姓取名王戈庄,后为于西王戈庄对称,改名东王戈庄。政…[详细] | ||
西王戈庄村 | 西王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初年滇籍王姓迁此立村,取名王戈庄。明洪武三年(1370年)刘言高由山西省太原府洪洞县移居此村,仍沿用其村名,后为与…[详细] | ||
小桑园村 | 小桑园村 村庄由来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孙有水由大桑园迁此新建村落,因傍迁出村,故取小桑园为村名。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朱…[详细] | ||
套里村 | 套里村 村庄由来 明天顺六年(1462年),杨充兄由洪沟村搬迁此地,因这立三面河流环绕村立其中,故得名套里。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北部…[详细] | ||
河北辛庄村 | 河北辛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李岳、李汉由古岘镇西菜园至此立村,因属新立,故名新庄,后书写为辛庄。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详细] | ||
中仁兆村 | 中仁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任、刁两姓建村,取村名任刁村于清朝中期改称仁兆,现分中、西、北三个行政村。由于该村居中,…[详细] | ||
北仁兆村 | 北仁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任、刁两姓建村,取村名任刁村于清朝中期改称仁兆,现分中、西、北三个行政村。由于该村居北,…[详细] | ||
西仁兆村 | 西仁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任、刁两姓建村,取村名任刁村于清朝中期改称仁兆,现分中、西、北三个行政村。由于该村居西,…[详细] | ||
南仁兆村 | 南仁兆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姜、黄两姓至此建园,以姓取名姜黄疃。后因村庄扩大与仁兆村相近,人们惯称仁兆,姜黄疃易名仁兆五村,…[详细] | ||
高岚村 | 高岚村 村庄由来 清道光初年建村,原名焦家庄毁于洪水,后高、韩两姓迁入,见此处水蒸气似云如霞,有空中仙阁之景,故名高岚。政区人口 位于…[详细] | ||
后南埠村 | 后南埠村 村庄由来 明朝初期,乔、杨两姓由青州府迁此建村,村前有一高埠,以埠得名,故以所处方位取名南埠。1982年为与同名村区别,冠加“后”字…[详细] | ||
东淖泥沟村 | 东淖泥沟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四年(1406),滇籍移民宋大成、房有才、张仁、唐先良四户人家至此定居,宋房居东,称东头;张唐居西,因傍淖泥沟,故…[详细] | ||
西淖泥沟村 | 西淖泥沟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滇籍移民张、唐两姓至此定居,取名东头,后以淖泥沟名为村称。又为同时村区别,冠加方位,…[详细] | ||
十甲村 | 十甲村 村庄由来 明正德十五年(1369年),滇民刘、王两姓迁徙这里建村,取名东高村,后因通其村有十条道皆不能达村,群称为“十假”,后以同音字…[详细] | ||
于莱庄村 | 于莱庄村 村庄由来 清康熙十二年(1655年)张朝忠由亭村(被水沉没)迁此另立新居,因属荣阳县辖,故取名莱阳庄,后改平度仍沿此称。1949年后…[详细] | ||
姜家管村 | 姜家管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李姓居住,后姜姓由云南迁入,因姜姓人众,故名姜家管村。“管”字说法有三:一因有座“…[详细] | ||
斜庄村 | 斜庄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李山由云南省先迁现古岘镇六曲村,后部分居民有迁入大沟里村,清同治四年洪水淹没大沟里,又搬…[详细] | ||
王家埠村 | 王家埠村 村庄由来 清光绪六年(1860年),王德盛又大沟里村迁高埠上建村,故名王家埠。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东。东邻大沽河…[详细] | ||
大刘戈庄村 | 大刘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刘千由云南先迁掖县海苍村,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刘永茂迁此建家园,该村为排行老大所…[详细] | ||
辛庄村 | 辛庄村 村庄由来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刘祥开由张戈庄镇张家村迁此定居,取名刘齐家屯,清咸丰二年(1852年)村遭龙卷风袭击,房屋全部…[详细] | ||
同戈庄村 | 同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滇籍魏缙与哥哥魏继、魏续、魏绒由云南华县五虎村一起北上择地安家,选择此地建村,哥哥们去他地为怀念…[详细] | ||
小刘戈庄村 | 小刘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年(1369年),刘姓由云南省葛古县花耳街槐树里头村迁刘河甲定居,永乐八年(1420年)又迁岚西村,清嘉庆二十五…[详细] | ||
后高戈庄村 | 后高戈庄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十二年(1414年),始祖史永由栖霞方山迁此与雍姓共建村落,因临前高戈庄,故取名后高戈庄。政区人口 位于镇…[详细] | ||
岚西村 | 岚西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滇籍张胜至此立村,因村东有片葱老茂盛的松岚,蔚为奇观,故得名岚西,历经苍桑,松岚无存,此…[详细] | ||
南淖泥沟村 | 南淖泥沟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初年(1368),刘官由现麻兰西村迁出择其地另建村落,取名刘家箱子,后嫌此名不雅,以村居淖泥沟南,故改南淖泥沟。…[详细] | ||
冷家庄村 | 冷家庄村 村庄由来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刘裳宝从现郭庄镇柳林迁此立村,因村旁有条碟路,故名碟路屯;清康熙二年(1663年),冷作合由冷…[详细] | ||
李家疃村 | 李家疃村 村庄由来 明天启三年(1623年),李高商由兽家丘迁此建村,以姓取名李家疃。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东。南连于家疃村…[详细] | ||
于家疃村 | 于家疃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初年(1403年),于姓由云南迁移这里新建家园,故以姓取名于家疃。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南。西靠毛…[详细] | ||
毛庄村 | 毛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毛旺由即墨毛家沙窝迁此建村,以姓取名毛家庄,地名普查时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毛庄…[详细] | ||
五道口村 | 五道口村 村庄由来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吴姓由即墨孙家沙窝迁此建村,因处河道口,取名吴家道口。后又因有五条道皆通此河口,人们习称五道口…[详细] | ||
韩家疃村 | 韩家疃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韩吉庆又河北省密云县石匣村迁此定居,以姓取名韩家疃。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东。…[详细] | ||
小赵家村 | 小赵家村 村庄由来 清雍正八年(1730年),赵子龙由云南迁此定居,以耕为生,渐成村落,以取名赵家疃,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详细] | ||
路东村 | 路东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十五年(1751年),孙启立由高村迁此立村,因村址在碟路东侧,故以路东为村名。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详细] | ||
迟家疃村 | 迟家疃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六年(1408年),迟虎由小云南迁此建村,以姓取名迟家疃。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南部,朱诸路东。西靠小赵家村,…[详细] | ||
岚前村 | 岚前村 村庄由来 清顺治五年(1648年),刁总南、杨元至此立村,因村中有一水泉,名为澜泉,村以泉名得称,后冷中祖由冷戈庄迁入,原建人迁去即墨…[详细] | ||
南沙窝村 | 南沙窝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初年(1368年),始祖孙志光由云南迁此建村,取名朝阳庄,清朝初年一-路过此村,见村四周多沙送名沙窝,地名普查时因重…[详细] | ||
粮戈庄村 | 粮戈庄村 村庄由来 相传西汉中期建村,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因村址在朱毛城康王储粮的地方,故取名存粮庄,后演化成粮戈庄。政区人口 位于镇…[详细] | ||
詹家屯村 | 詹家屯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8年),詹天日由云南徙居此地,繁衍生息,渐成村落后,以姓取名詹家屯。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南…[详细] | ||
西二甲村 | 西二甲村 村庄由来 清道先年间(1821—1859年),杨、孙两姓由掖县朱由、朱王两村迁此立村,取名孙杨两家,后简称二家。因“家”、“甲”同音…[详细] | ||
前石家庄村 | 前石家庄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五年(1740年),始祖石继咸由马家庄迁此立村,以姓取名石家庄。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前…[详细] | ||
西葛庄村 | 西葛庄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十二年(1746年),葛邦志迁此定居,渐成村落后,以姓取名葛家庄。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西南部,郭仁路南。东邻…[详细] | ||
南胡家庄村 | 南胡家庄村 村庄由来 明朝末年,胡子进由现南村崖头村至此建家园,以姓取名胡家庄,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年更名为南胡家庄。…[详细] | ||
拐坊村 | 拐坊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始祖王之宽、王之礼兄弟由王家疃迁此建村,因立村在老坊顶道东侧,坊顶道南北通行下道东拐进村,故名拐…[详细] | ||
前王家庄村 | 前王家庄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和兴由云南迁此定居,因村立在大沽河(俗称大沟)西,故取名大沟里,后又迁现址,取名王家庄,地名…[详细] | ||
官路村 | 官路村 村庄由来 明万历八年(1580年),始祖孙有财由路东迁此另建新村,因村东有条南北大道,俗称“官路”村以路名为称。政区人口 位于…[详细] | ||
五甲村 | 五甲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仕明由云南先至山东潍县栖居,后由潍县迁此建村,取名五甲,地名普查时因重名,经县政府批准于1982…[详细] | ||
葛家店村 | 葛家店村 村庄由来 据葛氏族谱载,明洪武初年(1368年),葛永道由东葛家迁居此地始建村落,以取名葛家店。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 …[详细] | ||
于家泊村 | 于家泊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四年(1406年),始祖于风由云南迁此建村,初名于家坡,后因地洼常年有积水,特改名于家泊。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详细] | ||
中刘家管村 | 中刘家管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云南迁来此地建村,以姓取名刘家管村,后因几个村都称刘家管村,冠以方位区别,该村居…[详细] | ||
东葛家管村 | 东葛家管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369年),葛景美、葛景全由云南迁此立村,取名葛家管村,后应有两个葛家管村,故冠以方位区别,该村居东故名。…[详细] | ||
东赵家管村 | 东赵家管村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赵良臣、赵好德兄弟由莱阳县郭家迁此定居,因村北有座汉代修的曲堤官庙,取名管前村,后改称为东赵家管村。…[详细] | ||
李家曲堤村 | 李家曲堤村 村庄由来 宋朝末年(1279年),始祖李仁美携家眷由河北省密云县石霞镇先至莱阳县李家沽定居,后其长孙李玉迁此立村,因座落大沽河弯曲…[详细] | ||
张家曲堤村 | 张家曲堤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张姓由云南跋涉此地安家立村,因村东是大沽河堤坝,此坝又多弯曲,故取张家曲堤之名。…[详细] | ||
石家曲堤村 | 石家曲堤村 村庄由来 南宋宋孝宗时(1163—1173年),石忠真、石忠仁由河北省迁来立村,因村东是弯弯曲曲的堤坝,故以姓和曲堤组村名。…[详细] | ||
郑家管村 | 郑家管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好文,郑好礼由云南枣阳县大槐树里头迁此定居,因附近村庄都以姓氏和管村组村名,故得郑家管村之称。…[详细] | ||
代王疃村 | 代王疃村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王法良友云南迁徙居此地,建村落后,以姓命王家疃。清康熙九年(1669年),代姓由大朱毛至此相…[详细] | ||
曲家店村 | 曲家店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滇籍移民先至平度城附近五亩兰居住,后代又至此建村,取名后代家村。后曲大敬迁入以开店为业…[详细] | ||
高村 | 高村 村庄由来 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滇籍移民周春阳、王法良迁此建家园,因村址座落在高地上,故以地势取村名。政区人口 位…[详细] | ||
代家店村 | 代家店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三年(1405年),戴当义由河南汝宁府迁平度城北五亩兰栖居,后来此地建家园,因开店为业而得名代家店。政区人口…[详细] | ||
张家沽村 | 张家沽村 村庄由来 明崇祯元年(1628年),张廷玺由河北省枣强县盘山村迁此定居,因祖籍系山地,为念迁出地取名张家崮,后以大沽河的“沽”字代替…[详细] | ||
李家沽村 | 李家沽村 村庄由来 明成化元年(1465年),兵部司马李山由昌阳卜居西南乡北崮迁此建村,仍以祖籍村称谓,后剩风沙之害大部居民迁走只剩下十八户,…[详细] | ||
孙家沽村 | 孙家沽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二年(1404年),滇籍移民孙九科择其地建家园,因靠小河近,故以姓氏和“沽”字组村名。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详细] | ||
刘家店村 | 刘家店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六年(1408年),始祖刘景由四川迁此建村,因靠大路以开店谋生,故取名刘家店。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同三…[详细] | ||
院道村 | 院道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五年(1408年),始祖葛远从云南省迁此建家园,因处城南院、太平院、天院勾通之道,凡致三院拜望者必经此道,故村得院道之…[详细] | ||
沽西村 | 沽西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三年(1405年),始祖孙晋由云南迁此定居,因在小沽河西岸,以所处的位置取名沽西。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同…[详细] | ||
店西村 | 店西村 村庄由来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孙迁由孙家沽至此建村,因村立在曲家店西而得名店西。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同三…[详细] | ||
寨子村 | 寨子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王土允和代姓由云南迁此建村,传说汉康王的兵马在此安营扎寨,故以军事典故取名寨子,地名普查时因重名…[详细] | ||
孙家汇村 | 孙家汇村 村庄由来 明永乐元年(1403年),孙钦由云南省枣县迁此,因高姓先至,河水汇流村东,取名高家汇,后孙姓人丁兴旺并成主姓,故改称孙家汇…[详细] |
平度市仁兆镇位于胶东半岛大沽河畔,平度市东南部,总面积119.15平方公里,辖91个行政村(居委会),2008年总人口70409人;耕地面积6996公顷,全镇及周边地区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100多万吨。主要生产大蒜、蒜苔、芋头、大姜、圆葱、辣椒、胡萝卜、大白菜等,是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青岛市蔬菜总产第一镇,青岛市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青岛蔬菜之乡,沽河牌蔬菜获青岛市著名商标。
仁兆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处于青岛、平度、莱西、即墨、胶州、高密半小时经济圈和烟台、潍坊、威海一小时经济圈内。“同三”、“青银”高速在镇内交汇,并设有出入口,到流亭机场、前湾港仅需半小时。
仁兆镇依托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服务,吸引了大批企业来发展创业:目前,投资3.5亿元人民币建成的青岛裕龙工业园已投产,韩国、日本、台湾等80多家内外资企业落户仁兆。另:由青岛利客来商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占地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重点项目落户仁兆镇。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仁兆镇集购物、酒店、休闲、商务于一体的商贸流通中心,从整体上推进仁兆商业体系的建设,优化农民的生活环境,拉动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仁兆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小城镇建设再添新亮点。
仁兆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大镇,单是蔬菜种植面积就达11万亩,年总产36万吨。2008年,借建设“青岛市百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区”之机,打造10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区,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广设施栽培,促民增收。2008年,发展冬暖式大棚178个、大拱棚156个,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完成了从粗放式大田生产到大棚蔬菜种植业的转变。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养殖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养殖户235户,大牲畜存栏2480头,猪存栏22841万头,家禽存栏258488万只,打破蔬菜产业结构单一瓶颈,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
仁兆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搞好民生工程建设。投资790多万元完成了对于高村、冷家庄、西仁兆、东仁兆等村庄的“五化”。其中硬化街道48条,共计136000平方米,植树5800棵,新安装240盏路灯,建设40个垃圾池,添置260个垃圾筒,粉刷墙壁20万平方米;水泥路、自来水实现村村通、户户通。2009年,新投资400万元,开展驻地中心街路面整治,对58360平方米路面进行重新硬化,其中路边铺设彩砖22000平方米;加强镇驻地绿化管理,将中心街的绿化树木进行更新改造,实现提档升级,预计完成栽植各类树木800余株;加强主干街道路灯管护,确保亮灯率达到100%。与此同时,沼气新能源建设同步进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投资30万元对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同时加大了对人才培训的力度和医疗设备的完善,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年内,全镇有60461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减免参合农民门诊和住院患者11386人次,补偿资金30万元。投资180万元,建起了占地6670平方米、设床位110个的敬老院,入住五保老人42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各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仁兆镇发展成效显著。2003、2004、2005连续三年在平度市“三个文明建设”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名的佳绩,2004年独获全市经济工作突出贡献一等奖,2005年被青岛市评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十强镇。近年来先后荣获青岛市“一镇一业”示范镇、青岛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集体、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先进乡镇(办事处)、平度市党管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平度市2008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城乡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4年7月31日,农业部认定仁兆镇为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沽河蔬菜)。
2020年12月24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0年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名单,仁兆镇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