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午井村 | ~200 | 镇中心区 | 午井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
贤原村 | ~201 | 村庄 | 贤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官坡村 | ~202 | 村庄 | 官坡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九官村 | ~204 | 村庄 | 九官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吕家庄村 | ~208 | 村庄 | 吕家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高望寺村 | ~210 | 村庄 | 高望寺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四户村 | ~211 | 村庄 | 四户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强家沟村 | ~212 | 村庄 | 强家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小寨村 | ~213 | 村庄 | 小寨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龙蹄村 | ~215 | 村庄 | 龙蹄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午井镇位于县城西南七公里处,东与段家镇相连,南与眉县接壤,西与岐山毗邻,北与城关镇相望。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万亩。全镇辖16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9230户,36681人,是扶风县八大古镇之一,以北宋淳化年间理学家张载在贤山寺讲学,提倡井田而得名。西(安)——宝(鸡)渭北南环线和扶(风)——常(兴)公路在镇内交汇,镇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镇上坚持“农业立镇”,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建设优质粮基地3万亩,实现定单收购3万亩,实施夏玉米“双百示范工程”面积1.5万亩;同时,借中央惠农政策的强劲东风,积极实施农发工程,维修衬砌渠道40公里;走科技兴农之路,改善小麦品质,发展种子田2万亩,小麦种子统繁统供达到了100%,促进了农业良性发展。全镇粮食总产逐年递增,人均占有粮食915公斤,为扶风的产粮大镇。主导农产品小麦、玉米,颗粒饱满,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具有无限商机。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镇形成“畜牧”和“劳务”两大品牌产业。在畜牧业方面,坚持三个轮子一起转,三张品牌一起打,建成县内最大的仔猪繁育中心,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建成养殖小区2个,养殖示范村8个,有力带动了镇域畜牧业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一极。目前,全镇秦川牛存栏6578头,奶牛存栏832头,笼养鸡32万只,其中千只以上养殖大户160户,生猪存栏1.2万头,其中10头以上养殖户80户,羊存栏1490只。在畜牧业的示范带动下,其他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硕果累累:苹果面积达到2518亩,苗木花卉实现600亩,大中棚设施蔬菜突破800亩,澳洲青苹覆盖500亩,辣椒栽植常年稳定在2000亩左右,各自优势突出,效益看好,年产值5000多万元。在劳务方面,以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积极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闯天下,2005年共输出劳务人员9250人,有组织输出1181人,培训外出务工人员362人,年可揽回劳务收入七千多万元,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劳务大镇,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近年来,镇上坚持“农业立镇”,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发展思路,建设优质粮基地3万亩,实现定单收购3万亩,实施夏玉米“双百示范工程”面积1.5万亩;同时,借中央惠农政策的强劲东风,积极实施农发工程,维修衬砌渠道40公里;走科技兴农之路,改善小麦品质,发展种子田2万亩,小麦种子统繁统供达到了100%,促进了农业良性发展。全镇粮食总产逐年递增,人均占有粮食915公斤,为扶风的产粮大镇。主导农产品小麦、玉米,颗粒饱满,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具有无限商机。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镇形成“畜牧”和“劳务”两大品牌产业。在畜牧业方面,坚持三个轮子一起转,三张品牌一起打,建成县内最大的仔猪繁育中心,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建成养殖小区2个,养殖示范村8个,有力带动了镇域畜牧业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一极。目前,全镇秦川牛存栏6578头,奶牛存栏832头,笼养鸡32万只,其中千只以上养殖大户160户,生猪存栏1.2万头,其中10头以上养殖户80户,羊存栏1490只。在畜牧业的示范带动下,其他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硕果累累:苹果面积达到2518亩,苗木花卉实现600亩,大中棚设施蔬菜突破800亩,澳洲青苹覆盖500亩,辣椒栽植常年稳定在2000亩左右,各自优势突出,效益看好,年产值5000多万元。在劳务方面,以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积极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闯天下,2005年共输出劳务人员9250人,有组织输出1181人,培训外出务工人员362人,年可揽回劳务收入七千多万元,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劳务大镇,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