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原村,地处兴平西南,位于兴平和武功县交界处。南有西宝高铁、西宝高速公路,与苟家坡村相连,北有陇海铁路,与赵村镇前进村相接,省道西宝中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辖南北2个自然村,619户,3134人,全村总面积2890亩,耕地2320亩。主导产业为辣椒、大蒜。
(村名来由)祝原村旧时名为竹园村,因村南原为一片竹林园而得名。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改村名为祝原村。
(村民姓氏及来源)据传,祝原村祖先为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后裔,以贾姓、王姓为主,冯、杨等姓也有分布,占全村人口的30%。
(行政隶属及演变)祝原村解放前归桑镇街道管辖。解放初隶属一区管辖。1958年后归火箭人民公社管辖。20世纪60年代初起归桑镇人民公社管辖。1983年至今由桑镇人民政府管辖。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贾榜科(书记、村主任)
(历史遗迹)现村小学所在地原为清凉寺,是村民祭祀神灵的地方。建有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大雄宝殿,为砖木结构。由方圆十里八乡的能工巧匠结合我国民间庙宇建筑风格精心设计建造。屋面为古制琉璃瓦,屋面四角上翘大砖瓦两边镶有翘首长龙,屋脊由镶有各种烧制的虫、鱼、花、兽图形的特质粘砖砌成,雕梁画柱,甚为壮观。整座庙宇包括院落总占地近10亩,建有很具民族风情的独立“山”门(因门顶形似三座山顶而得名)。文革中,除大殿中的神像悉数被破坏外,大殿主体及“山”门保存完好。1978-1979年,因村小学扩建,村委会决定将大雄宝殿拆除,在其基础上建起了两层教学楼。“山”门后来因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村小学“普九”后续建设中被拆除。
据传,在祝原村北自然村南口,古时,为了抗击土匪偷袭,建有用坚硬青石砌成的两层石楼,在其四周建有数座镶有虫、鱼、花、兽图形、刻有精美文字的石碑、石马、石兽,人称“碑楼”。文革中,大部分被毁损。
在北村南街东头有一个据传生长了几百年、为贾氏宗族所有的古槐,树干须3、4人合抱方才合拢。其生长时间已无从可考,村人皆称此树为神树。许多老人在此烧香、膜拜、求药,用来治疗儿童头痛、发烧和拉肚子,且药效奇好。相传文革中,曾有一位青年认为此树为牛鬼蛇神,上树欲砍掉其树枝,结果从其树干上摔下,从此落下不治之症,一年不到便离开人世。从此之后,再无人敢折其一根树枝。此树已被收录进《兴平市古树名录》,曾被《咸阳日报》、《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过。
每年农历二月初十为祝原村古庙会日。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纷纷云集,集中进行各种物资交流和商贸活动。村中也会邀请各种剧团来进行助兴演出。祝原村热爱秦风秦韵,酷爱秦腔的村民,曾自发组织过秦腔“自乐班”和秦腔木偶剧团。陕西省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袁克勤先生,曾得益于本村原秦腔木偶剧团班主贾老先生的教传,为贾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文艺如雨后春笋,祝原木偶剧团赢得了第二个春天,重新组团后聚集了一大批民间艺术领军人物,名噪一时,活跃在西北五省田间地头。至今提及祝原木偶剧团,西北五省无不知晓。
(名人简介)贾桂武,男,1951年出生,少将军衔,曾任武警陕西省总队总队长,现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
贾军龙,男,1956年出生,笔名贾松禅,著名军事题材作家,现任咸阳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著有小说《铁甲雄狮》、《指控没有终结》、《荒原猎杀》和《鸣镝》。
王孝军,男,1950年出生,中共党员,笔名肖军,曾任《兴平报》社社长兼总编,著有《星光灿烂》等书籍。
贾科榜,男,中共党员,1961年9月出生现任兴平市审计局局长。
(经济发展)祝原村享有辣蒜之乡的美誉,尤其大蒜更为有名,蒜头品质优良。现在辣椒种植面积达1600亩,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主要创收渠道。
(社会事业)2002年,投资20余万元拆除了校内土木结构瓦房,建成了20间二层教学楼,硬化了校区道路,育人环境得到大幅改善。2005年,建成了村示范化卫生室,配备了医护人员,方便了群众就医。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定期开放,传播农业科技知识。2012年成立了30多人参与的广场舞队,娱乐健身,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村容村貌)祝原村分为南北两个自然村,祝西路将南北二村连成浑然一体,五条东西街道自北向南一字排开。近年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不断改善,2006年投资5万元,安装路灯300盏,2008年改厕改造,新建沼气池450户,2011年、2012年新修村街水泥路1000米,村街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狠抓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2010年建立了群众生活垃圾户收集村清运管理模式,2013年聘用3名环境卫生保洁员,对村主干道路进行日常保洁,村容村貌达到亮化、硬化、净化。2018美丽乡村建设,投资80万元对北村三条街道进行了整体的绿化美化改造,村南投资65万元筹建祝原村高标准新阵地,目前正在建设中。
祝原村附近有杨双山墓、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桑镇大通坊香椿、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等特产。
(村名来由)祝原村旧时名为竹园村,因村南原为一片竹林园而得名。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改村名为祝原村。
(村民姓氏及来源)据传,祝原村祖先为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后裔,以贾姓、王姓为主,冯、杨等姓也有分布,占全村人口的30%。
(行政隶属及演变)祝原村解放前归桑镇街道管辖。解放初隶属一区管辖。1958年后归火箭人民公社管辖。20世纪60年代初起归桑镇人民公社管辖。1983年至今由桑镇人民政府管辖。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贾榜科(书记、村主任)
(历史遗迹)现村小学所在地原为清凉寺,是村民祭祀神灵的地方。建有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大雄宝殿,为砖木结构。由方圆十里八乡的能工巧匠结合我国民间庙宇建筑风格精心设计建造。屋面为古制琉璃瓦,屋面四角上翘大砖瓦两边镶有翘首长龙,屋脊由镶有各种烧制的虫、鱼、花、兽图形的特质粘砖砌成,雕梁画柱,甚为壮观。整座庙宇包括院落总占地近10亩,建有很具民族风情的独立“山”门(因门顶形似三座山顶而得名)。文革中,除大殿中的神像悉数被破坏外,大殿主体及“山”门保存完好。1978-1979年,因村小学扩建,村委会决定将大雄宝殿拆除,在其基础上建起了两层教学楼。“山”门后来因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村小学“普九”后续建设中被拆除。
据传,在祝原村北自然村南口,古时,为了抗击土匪偷袭,建有用坚硬青石砌成的两层石楼,在其四周建有数座镶有虫、鱼、花、兽图形、刻有精美文字的石碑、石马、石兽,人称“碑楼”。文革中,大部分被毁损。
在北村南街东头有一个据传生长了几百年、为贾氏宗族所有的古槐,树干须3、4人合抱方才合拢。其生长时间已无从可考,村人皆称此树为神树。许多老人在此烧香、膜拜、求药,用来治疗儿童头痛、发烧和拉肚子,且药效奇好。相传文革中,曾有一位青年认为此树为牛鬼蛇神,上树欲砍掉其树枝,结果从其树干上摔下,从此落下不治之症,一年不到便离开人世。从此之后,再无人敢折其一根树枝。此树已被收录进《兴平市古树名录》,曾被《咸阳日报》、《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过。
每年农历二月初十为祝原村古庙会日。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纷纷云集,集中进行各种物资交流和商贸活动。村中也会邀请各种剧团来进行助兴演出。祝原村热爱秦风秦韵,酷爱秦腔的村民,曾自发组织过秦腔“自乐班”和秦腔木偶剧团。陕西省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袁克勤先生,曾得益于本村原秦腔木偶剧团班主贾老先生的教传,为贾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文艺如雨后春笋,祝原木偶剧团赢得了第二个春天,重新组团后聚集了一大批民间艺术领军人物,名噪一时,活跃在西北五省田间地头。至今提及祝原木偶剧团,西北五省无不知晓。
(名人简介)贾桂武,男,1951年出生,少将军衔,曾任武警陕西省总队总队长,现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
贾军龙,男,1956年出生,笔名贾松禅,著名军事题材作家,现任咸阳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著有小说《铁甲雄狮》、《指控没有终结》、《荒原猎杀》和《鸣镝》。
王孝军,男,1950年出生,中共党员,笔名肖军,曾任《兴平报》社社长兼总编,著有《星光灿烂》等书籍。
贾科榜,男,中共党员,1961年9月出生现任兴平市审计局局长。
(经济发展)祝原村享有辣蒜之乡的美誉,尤其大蒜更为有名,蒜头品质优良。现在辣椒种植面积达1600亩,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主要创收渠道。
(社会事业)2002年,投资20余万元拆除了校内土木结构瓦房,建成了20间二层教学楼,硬化了校区道路,育人环境得到大幅改善。2005年,建成了村示范化卫生室,配备了医护人员,方便了群众就医。2010年建成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定期开放,传播农业科技知识。2012年成立了30多人参与的广场舞队,娱乐健身,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村容村貌)祝原村分为南北两个自然村,祝西路将南北二村连成浑然一体,五条东西街道自北向南一字排开。近年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不断改善,2006年投资5万元,安装路灯300盏,2008年改厕改造,新建沼气池450户,2011年、2012年新修村街水泥路1000米,村街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狠抓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2010年建立了群众生活垃圾户收集村清运管理模式,2013年聘用3名环境卫生保洁员,对村主干道路进行日常保洁,村容村貌达到亮化、硬化、净化。2018美丽乡村建设,投资80万元对北村三条街道进行了整体的绿化美化改造,村南投资65万元筹建祝原村高标准新阵地,目前正在建设中。
祝原村附近有杨双山墓、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等旅游景点,有桑镇大通坊香椿、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