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村,位于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南部,北距104省道3.5公里。东邻潘村,西接花王村,北与陕西玻璃纤维厂、台玻厂毗邻,南隔陇海铁路和庄头镇流顺村连畔。村由(东、西、中)三个自然村组成,辖8个村民小组,469户,2010人,耕地面积1960亩,总面积为2260亩。
(村名来源)解放前村西有菩萨庙,村中间有老爷庙,庙内一座大殿名为三清殿。庙门前立一铁旗杆,据传,天旱时摇动旗杆就会下雨。当时,村民每到夏季就要去“朝山”,(到秦岭山的寺庙里进香朝拜)路过王堡村时就要歇脚喝水,因此,与王堡村建立了友情。如遇天旱,王堡人就让冉庄“朝山”之人回来摇动铁旗杆,每每摇动,就会下雨,王堡的田地也会得到雨水滋润,两村人的友情也因此延续几代。那时,三个自然村各有城墙,城壕深约5米,东村城墙有东、西两个城门;西村城墙有东、北、南三个城门;中村城墙只有北门。
(村民姓氏来源与构成)村民以张、王、岳、杨、刘、康姓居多。现有耕地1960亩。冉庄村原名染家寨,是西周王朝的屯兵之地。由于守军家属也担负着军士服装的染色和浆制,后来人们就习惯称此地为染家寨,后经历史变迁,为图吉利,取谐音冉庄。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古庙会日。
(行政隶属演变)冉庄村在解放后归潘冉乡管辖,文革期间,归七里庙人民公社(七里庙人民公社革委会)管辖,文革后期,归属于冉庄乡公社,1996年,设立冉庄乡,冉庄村是冉庄乡辖区内一个自然村,2001年11月,冉庄乡撤乡建办,冉庄村一直归西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历任村支部书记:
杨振峰(书记)1985——1995年
冯志祥(书记)1995——2005年
孙俊峰(书记)2005——2007年
张陕旺(书记)2007年至今
历任村委会主任:
王振兴(主任)1983——1998年
刘辉通(主任)1999——2007年
石 蕊(主任)2010——2014年
石雪层(主任)2015年至今
(历史遗迹)1952年,由互助组改为初级社,后改为高级社、人民公社,实行了土地集体所有制,个人凭挣工分多少来分粮分钱。1958年,成立了大食堂,粮食归生产队管理,一日三餐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个人不再养牲口,生产队有饲养室,固定专人饲养牛、马、驴、骡约20多头。个人也不能搞副业、做生意,一切服从生产队指挥,否则就是资本主义。大炼钢铁时,各生产队都建起了炼铁炉,收集所有废铁投入炼铁炉中,很多村民做饭的锅,寺庙里的铁钟都砸碎炼铁。
(名人简介)
岳崇武,男,陕西兴平金城盛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经济发展)冉庄村在解放后也曾名噪一时,是通电用电磨子最早的村子,也是兴平县粮食产量第一的村子。当时兴平的第一台大型脱粒机在夏收时就运送到村中,支援夏收。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时,周围农村的村民都来冉庄买粮,每天早晨,村中的大槐树下全是买粮的人群。正因为冉庄的粮食产量高,对国家贡献大,所以,1961年,七里庙镇改为冉庄公社。改革开放后,勤劳的冉庄人,根据本村实际提出发展的总体规划的路子,把以靠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致富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小康的有效途径。在粮食生产上,坚持走科技兴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村上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从良种引进,作物布局,到病虫害防治。解决村民难以解决的问题,使粮食产量逐年稳产、高产。在以保证良田面积的同时,冉庄村加大产业调整力度,鼓励村民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同时,大搞粮食加工,提高粮食的附加值,1980至1990年间,在村民郭开会、王朝选等人的带动下开始生产油炸麻花,冉庄的麻花以香甜酥脆、久放不绵,深受消费者喜爱。当时村中炸麻花的有40多户,麻花销往武功、咸阳、西安等地,每年生产的230多吨麻花可为该村创收90多万元,同时还解决了上百人的就业。进入新世纪后,村民除了发展种植大棚蔬菜以外,还大力发展运输、建筑、服务业以及外出务工。现有大型工程机械30台,建筑队5个,常年在外承接工程,为冉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村民岳崇武注册资金2035万元,成立陕西金城盛源建筑安装公司,公司有大中型机械设备98台,人员540人,年产值近1亿元。2009年,被评为3A级建筑企业。
(社会事业)兴平市西城办冉庄小学坐落在冉庄村,学校占地4800平方米,两栋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的教学楼,学校积极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全校共有教师21人,其中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15人,多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获市级(县市)优秀教师1人,获市级(县市)教学能手3人,教学师资力量充实,教风学风浓厚。西城办辖区内唯一的一座中学位于冉庄村内,该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升,为社会培养储备了许多优秀人才。
冉庄村建有5间200多平方米的村办室和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健身广场。完成了全村的绿化和亮化工程。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卫生专人清扫,垃圾定时收集,管住了脏乱差,留下了洁净美。新建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为村民就医提供了保证。同时,村内还成立了文化小分队,经常组织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这些设施建设及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娱乐生活,改善了村民的生活面貌。
(村容村貌)近年来,冉庄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经多方筹资,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西村修复灌溉输水暗管320米,投资8000元,打机井2眼,使150亩农田浇水难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硬化街道1700米,村内完成了4条东西主干街道砂石路面铺设,方便了群众出行,实现自来水进村入户。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租赁土地4.1亩,新建党员活动室144平方米。投资12万元,新建了标准化卫生室,改善了群众医疗卫生条件。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近年来,逐渐富裕起来的冉庄人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将以百倍的干劲,使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优美、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和谐的新家园在兴平大地迅速崛起。
(今后发展规划及目标) 冉庄村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为目标,促进村庄适度集聚,集约配臵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整合农业生产空间,保护生态和特色文化,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冉庄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兴平醪糟等特产。
(村名来源)解放前村西有菩萨庙,村中间有老爷庙,庙内一座大殿名为三清殿。庙门前立一铁旗杆,据传,天旱时摇动旗杆就会下雨。当时,村民每到夏季就要去“朝山”,(到秦岭山的寺庙里进香朝拜)路过王堡村时就要歇脚喝水,因此,与王堡村建立了友情。如遇天旱,王堡人就让冉庄“朝山”之人回来摇动铁旗杆,每每摇动,就会下雨,王堡的田地也会得到雨水滋润,两村人的友情也因此延续几代。那时,三个自然村各有城墙,城壕深约5米,东村城墙有东、西两个城门;西村城墙有东、北、南三个城门;中村城墙只有北门。
(村民姓氏来源与构成)村民以张、王、岳、杨、刘、康姓居多。现有耕地1960亩。冉庄村原名染家寨,是西周王朝的屯兵之地。由于守军家属也担负着军士服装的染色和浆制,后来人们就习惯称此地为染家寨,后经历史变迁,为图吉利,取谐音冉庄。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古庙会日。
(行政隶属演变)冉庄村在解放后归潘冉乡管辖,文革期间,归七里庙人民公社(七里庙人民公社革委会)管辖,文革后期,归属于冉庄乡公社,1996年,设立冉庄乡,冉庄村是冉庄乡辖区内一个自然村,2001年11月,冉庄乡撤乡建办,冉庄村一直归西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历任村支部书记:
杨振峰(书记)1985——1995年
冯志祥(书记)1995——2005年
孙俊峰(书记)2005——2007年
张陕旺(书记)2007年至今
历任村委会主任:
王振兴(主任)1983——1998年
刘辉通(主任)1999——2007年
石 蕊(主任)2010——2014年
石雪层(主任)2015年至今
(历史遗迹)1952年,由互助组改为初级社,后改为高级社、人民公社,实行了土地集体所有制,个人凭挣工分多少来分粮分钱。1958年,成立了大食堂,粮食归生产队管理,一日三餐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个人不再养牲口,生产队有饲养室,固定专人饲养牛、马、驴、骡约20多头。个人也不能搞副业、做生意,一切服从生产队指挥,否则就是资本主义。大炼钢铁时,各生产队都建起了炼铁炉,收集所有废铁投入炼铁炉中,很多村民做饭的锅,寺庙里的铁钟都砸碎炼铁。
(名人简介)
岳崇武,男,陕西兴平金城盛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经济发展)冉庄村在解放后也曾名噪一时,是通电用电磨子最早的村子,也是兴平县粮食产量第一的村子。当时兴平的第一台大型脱粒机在夏收时就运送到村中,支援夏收。1960年至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时,周围农村的村民都来冉庄买粮,每天早晨,村中的大槐树下全是买粮的人群。正因为冉庄的粮食产量高,对国家贡献大,所以,1961年,七里庙镇改为冉庄公社。改革开放后,勤劳的冉庄人,根据本村实际提出发展的总体规划的路子,把以靠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致富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小康的有效途径。在粮食生产上,坚持走科技兴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村上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从良种引进,作物布局,到病虫害防治。解决村民难以解决的问题,使粮食产量逐年稳产、高产。在以保证良田面积的同时,冉庄村加大产业调整力度,鼓励村民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同时,大搞粮食加工,提高粮食的附加值,1980至1990年间,在村民郭开会、王朝选等人的带动下开始生产油炸麻花,冉庄的麻花以香甜酥脆、久放不绵,深受消费者喜爱。当时村中炸麻花的有40多户,麻花销往武功、咸阳、西安等地,每年生产的230多吨麻花可为该村创收90多万元,同时还解决了上百人的就业。进入新世纪后,村民除了发展种植大棚蔬菜以外,还大力发展运输、建筑、服务业以及外出务工。现有大型工程机械30台,建筑队5个,常年在外承接工程,为冉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村民岳崇武注册资金2035万元,成立陕西金城盛源建筑安装公司,公司有大中型机械设备98台,人员540人,年产值近1亿元。2009年,被评为3A级建筑企业。
(社会事业)兴平市西城办冉庄小学坐落在冉庄村,学校占地4800平方米,两栋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的教学楼,学校积极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全校共有教师21人,其中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15人,多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刊物上发表,获市级(县市)优秀教师1人,获市级(县市)教学能手3人,教学师资力量充实,教风学风浓厚。西城办辖区内唯一的一座中学位于冉庄村内,该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升,为社会培养储备了许多优秀人才。
冉庄村建有5间200多平方米的村办室和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健身广场。完成了全村的绿化和亮化工程。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卫生专人清扫,垃圾定时收集,管住了脏乱差,留下了洁净美。新建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为村民就医提供了保证。同时,村内还成立了文化小分队,经常组织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这些设施建设及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娱乐生活,改善了村民的生活面貌。
(村容村貌)近年来,冉庄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经多方筹资,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西村修复灌溉输水暗管320米,投资8000元,打机井2眼,使150亩农田浇水难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硬化街道1700米,村内完成了4条东西主干街道砂石路面铺设,方便了群众出行,实现自来水进村入户。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租赁土地4.1亩,新建党员活动室144平方米。投资12万元,新建了标准化卫生室,改善了群众医疗卫生条件。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近年来,逐渐富裕起来的冉庄人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将以百倍的干劲,使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优美、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和谐的新家园在兴平大地迅速崛起。
(今后发展规划及目标) 冉庄村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为目标,促进村庄适度集聚,集约配臵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整合农业生产空间,保护生态和特色文化,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冉庄村附近有汉武帝茂陵、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杨贵妃墓、兴平博物馆、兴平北塔等旅游景点,有兴平辣椒、兴平关中黑猪、兴平大蒜、荞麦面鱼子、兴平醪糟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