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村位于关山村西北3公里处,下辖寇家、邱家、于家、长山和陈家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寇家村。民国时属临潼县关山镇第五保。新中国成立后属关山区戴家乡。1958年和戴家村成立七星大队,1964年又分七星大队为戴家、长山两个生产大队,长山归康桥公社管辖。1984年取消公社时改名长山村。1987年区划调整时随康桥乡划归阎良区。2002年,康桥镇并入关山镇,遂由关山镇管辖至今。长山村域内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又地处东方红灌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西韩铁路、西延铁路穿境而过,长戴、长孙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农民收入以粮食作物和甜瓜种植、外出打工为主,以发展奶牛、奶山羊、肉猪等养殖业为辅。现有村民546户, 2023人,耕地面积3671亩;有运输专业户7家、载重汽车7辆、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18台、打井专业户两家、钢铝门窗加工4家、装潢专业5家、农机电焊修理3家、磨面专业户3家、超市及小商店8家、农资服务部两家、村卫生室及诊疗所5家。2009年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23人,参合率100%。村民生产生活蒸蒸日上。
一、村组概述
(一)寇家村
东邻南房村,北靠陈家村,西接长山村,南连邱家村。相传明崇祯年间,寇姓在此定居,故名寇家村。旧有城墙,长约120米,宽约90米,辟有一南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城楼正中镌刻有“寇家村”三个大字。解放后城墙与城楼一并拆除。1949年有村民30人,2010年有村民180人,耕地313亩。村中有运输专业户两家、载重汽车两辆、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3台、打井专业户1家。村中除寇姓外还有何、李、史、陈、王等姓氏。何姓是解放前从河北迁入的,李姓是从苦水村迁入的,史姓是从富平道贤迁入的,陈姓是从陈家村迁入的,王姓是解放前从关山街迁入的。
(二)邱家村
该村东邻关山火车站,北接寇家村,西连于家村,西南与戴家村相连。相传明嘉靖年间,有一铁匠在此设炉打铁,得名“铁炉堡”。解放前建有城墙,长约200米,宽约120米,高约7米,城墙厚3.5米左右,辟有东西两个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正中镌刻有“邱家堡”三个大字,解放后城墙及城楼拆毁。本村邱姓本姓“丘”,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圣人孔丘名讳,改姓“邱”。该村1949年有115人,2010年有627人,耕地1147亩。邱家村现分为邱东和邱西两个村民小组。有钢铝门窗加工4家、装潢专业两家、面粉加工1家、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4台、超市及商店3家、农资服务部两家、电焊修理两家。邱姓是村中第一大姓,除此之外,还有郑、辛、卜、房、李、张等姓氏。郑姓清末从湖北郧阳府迁入,辛姓是解放前从富平道贤迁入的,卜姓是从河南省迁入的,房姓是从南房村迁入的。李张二姓均属邱姓外甥,李姓是解放时从宜君焦坪迁入的,张姓是1955年从清河村迁来的。
(三)于家村
该村东邻邱家村,西接菩阁刘,南靠戴家村,北连长山村。相传明崇祯年间于姓在此建村,故名“于家村”,沿用至今。旧有城墙,长约100米,宽约80米,高约6米,辟有东西两个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并镌刻有“于家村”三个大字,解放后城墙及城楼一并拆毁。1949年有32人,2010年有村民160人,耕地面积297亩。于姓是村中大姓,此外还有杨、刘、戴等姓氏。杨姓是解放前从富平道贤迁入的,刘姓是于姓外甥,过继定居于此,戴姓是1962年招赘来的。
(四)长山村
该村南依于家,北接富平县东来村和陈家村,东邻寇家,西与富平童家庄相连。长山村系山东省长山县移民所建,无城墙。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前后该县焦云龙在临潼、富平等地任职时,将他家乡的部分灾民迁此定居,因在于家村附近,初名“于家庄”。民国时实行保甲制,由于怀念山东老家,遂更名为长山村,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有96人,2010年有村民456人,耕地面积823亩。现分为长南、长北两个村民小组。村中有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6台、农机修理部1家、面粉加工户1家、挂面加工户1家、超市及商店两家。焦、徐、姚、刘等姓从长山迁来,张、胡两姓从高密迁来,苏姓来自淄川,商姓迁自莱芜,孟姓则是从河南南乐县迁来的。
(五)陈家村
该村东邻南房村,北接孙家村,西与富平东来村相连,南与寇家村为邻。相传明崇祯年间陈姓在此建村,为了同北边五公里处的下陈村村名相区分,所以村名叫“上林坊陈家”。旧有城墙,长约180米,宽约110米,高约7米,城墙厚3.5米,辟有东西两个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并镌刻有“上林坊陈家”五个大字。解放后城墙及城楼一并拆毁,村名简称陈家村,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有106人,2010年有600人,耕地面积1091亩。村内有运输专业户两家、载重汽车3辆、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3台、商店两家。陈姓为村中第一大姓,此外还有袁、刘、王、孙、戴等姓氏。袁姓是解放前从河南许昌迁入的,刘姓是从长安迁入的,王、孙、戴三姓是解放前后招赘来的。
长山村附近有义和遗址、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
一、村组概述
(一)寇家村
东邻南房村,北靠陈家村,西接长山村,南连邱家村。相传明崇祯年间,寇姓在此定居,故名寇家村。旧有城墙,长约120米,宽约90米,辟有一南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城楼正中镌刻有“寇家村”三个大字。解放后城墙与城楼一并拆除。1949年有村民30人,2010年有村民180人,耕地313亩。村中有运输专业户两家、载重汽车两辆、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3台、打井专业户1家。村中除寇姓外还有何、李、史、陈、王等姓氏。何姓是解放前从河北迁入的,李姓是从苦水村迁入的,史姓是从富平道贤迁入的,陈姓是从陈家村迁入的,王姓是解放前从关山街迁入的。
(二)邱家村
该村东邻关山火车站,北接寇家村,西连于家村,西南与戴家村相连。相传明嘉靖年间,有一铁匠在此设炉打铁,得名“铁炉堡”。解放前建有城墙,长约200米,宽约120米,高约7米,城墙厚3.5米左右,辟有东西两个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正中镌刻有“邱家堡”三个大字,解放后城墙及城楼拆毁。本村邱姓本姓“丘”,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圣人孔丘名讳,改姓“邱”。该村1949年有115人,2010年有627人,耕地1147亩。邱家村现分为邱东和邱西两个村民小组。有钢铝门窗加工4家、装潢专业两家、面粉加工1家、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4台、超市及商店3家、农资服务部两家、电焊修理两家。邱姓是村中第一大姓,除此之外,还有郑、辛、卜、房、李、张等姓氏。郑姓清末从湖北郧阳府迁入,辛姓是解放前从富平道贤迁入的,卜姓是从河南省迁入的,房姓是从南房村迁入的。李张二姓均属邱姓外甥,李姓是解放时从宜君焦坪迁入的,张姓是1955年从清河村迁来的。
(三)于家村
该村东邻邱家村,西接菩阁刘,南靠戴家村,北连长山村。相传明崇祯年间于姓在此建村,故名“于家村”,沿用至今。旧有城墙,长约100米,宽约80米,高约6米,辟有东西两个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并镌刻有“于家村”三个大字,解放后城墙及城楼一并拆毁。1949年有32人,2010年有村民160人,耕地面积297亩。于姓是村中大姓,此外还有杨、刘、戴等姓氏。杨姓是解放前从富平道贤迁入的,刘姓是于姓外甥,过继定居于此,戴姓是1962年招赘来的。
(四)长山村
该村南依于家,北接富平县东来村和陈家村,东邻寇家,西与富平童家庄相连。长山村系山东省长山县移民所建,无城墙。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前后该县焦云龙在临潼、富平等地任职时,将他家乡的部分灾民迁此定居,因在于家村附近,初名“于家庄”。民国时实行保甲制,由于怀念山东老家,遂更名为长山村,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有96人,2010年有村民456人,耕地面积823亩。现分为长南、长北两个村民小组。村中有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6台、农机修理部1家、面粉加工户1家、挂面加工户1家、超市及商店两家。焦、徐、姚、刘等姓从长山迁来,张、胡两姓从高密迁来,苏姓来自淄川,商姓迁自莱芜,孟姓则是从河南南乐县迁来的。
(五)陈家村
该村东邻南房村,北接孙家村,西与富平东来村相连,南与寇家村为邻。相传明崇祯年间陈姓在此建村,为了同北边五公里处的下陈村村名相区分,所以村名叫“上林坊陈家”。旧有城墙,长约180米,宽约110米,高约7米,城墙厚3.5米,辟有东西两个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并镌刻有“上林坊陈家”五个大字。解放后城墙及城楼一并拆毁,村名简称陈家村,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有106人,2010年有600人,耕地面积1091亩。村内有运输专业户两家、载重汽车3辆、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3台、商店两家。陈姓为村中第一大姓,此外还有袁、刘、王、孙、戴等姓氏。袁姓是解放前从河南许昌迁入的,刘姓是从长安迁入的,王、孙、戴三姓是解放前后招赘来的。
长山村附近有义和遗址、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