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寨村位于关山镇东南5公里处,与渭南、临潼交界,下辖邢家、水寨、南寨、东合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4个自然村的正中间。民国时期,属关山镇第二保。1950年,属临潼第八区邢家乡。1956年3月成立农业合作社,由邢家、水寨、南寨、东合、野赵、简魏、义合、高宋八个自然村组成 “八一”农业合作社。1964年分为水寨、义合两个生产大队,改名为水寨大队,东合分为东队和西队。1981年邢家又分为邢东、邢西队。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改名水寨村。1987年8月随区划调整划归阎良区至今。
水寨村村域平坦,黄土地质,成片相连,便于耕种。地处东方红灌区,且有机井浇灌,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农业条件优越,土地肥沃,主产粮棉。改革开放后,瓜果蔬菜种植日渐增多。村内有环镇公路、振关路、田渭路过境,交通十分便利。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进城务工为主。
村有卫生室1个、兽医站1个。各自然村均有小商店,近年来又在环镇路东合以北新建了商业区,内有百货超市4家、粮庄两个,另有五金家电经销部、农机修理部、网络通信服务部、理发部、饭店、朱强农资公司、杨勇装饰材料大全、东亮摩托家电经营部等。本村现有耕地4900亩,村民622户,2315人。曾走出大学生146人、研究生8人。
一、村组概述
(一)邢家
位于关山镇东南4公里处,分别与东樊、东合、简家毗邻。该村原名兴武村。其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在明代正德年间武姓建村,故名兴武村,到崇祯年间武姓绝嗣,邢姓迁入,绵延生息,人口日盛,遂改名为邢家村;二是明代村民崇尚习武,故取名兴武村,后因习武者渐少,村民又大多姓邢,即改名为邢家村。以上二说已无法考证,仅记于此。
邢家古时称堡,光绪十五年(1889年)已筑城墙,长100米,宽80米,只有南城门,门宽3米,高2.5米,两道双扇门竖立其间。城墙上有城堞、墩台。1958年城墙被拆除。
民国初年,该村有12户。1949年有村民34户,221人,耕地面积1350亩。2010年有150户,580人,耕地面积1350亩。地处东方红灌区,有机井十多眼,灌溉方便,旱涝保收。种植业以粮棉为主,瓜果蔬菜面积近年不断增加。村中有收割机4台、五零拖拉机两台、木器加工厂1家、吸奶点和饲养场1个。
(二)水寨
位于关山东南4公里处,东与渭南接壤,西与邢家、简魏连畔种地,南与南寨相邻,北邻义合。群众传说水寨村明代崇祯年间已建村。本村老者杨培正说:虽是明朝建村,实际是清代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刀枪入库、兵士屯田,才在此筑城为寨,作为屯军粮之处,居民全系军户,粮为军粮,初名北寨;又一说是该村地势低下,光绪年间曾遇大雨,荆塬洪水南下,积洪于此,故称水寨。据光绪《临潼县续志》可知,1867年捻军攻打关山镇的寨城,都司杨辉玉遇难。这个寨城很可能就是水寨。该村旧时有城,开东西两门,东门比西门大一半,双扇木门,门扇用铁皮铁板裹钉,坚固耐用。城门上有炮楼,农业合作化后城墙被拆除。东门外有庙堂一座,门侧有尊上马石。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炳章、杨景义、李振海等各有土地百亩以上,车马全套,成为当地大户。又有李炳振、杨景信、李孟儒等人通过经商成为富户,村人遂以经商为荣。该村1949年有27户,164人,耕地面积1140亩,亩产不足100公斤。2010年有380人,耕地891亩。村内现有收奶站和饲养场各1处、个体养猪户3家、收割机4台、挖土机两台。村中杨姓、李姓占多数,秦姓是华阴移民。
(三)南寨
位于关山东南5公里处,东连渭南境界,南与田市接壤,北与水寨毗邻。传说明崇祯年间建村,因吴姓居多,故名吴家寨。至清末民初,金氏户族日益壮大,遂与吴姓协议,因村地处水寨以南,故更名为南寨。据说康熙年间,村民挖土筑寨,城方70米,门小而坚,难以攻克。寨对面有庙堂一座,建国后拆除。除吴金两大姓外,刘姓光绪初年由湖北郧县迁入,袁姓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渭南北袁村迁入,李姓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商洛地区山阳县迁来,谭姓解放前夕从相桥孙家迁来,王姓系三门峡库区华阴移民。
南寨1949年有村民31户,184人,耕地面积938亩,粮食亩产100多斤。2010年有420人,耕地976亩,小麦亩产千斤左右。近年来,村民种瓜务菜兴趣日高,每亩收入6000多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东合
位于关山镇东南5公里处,东西北分别与南寨、水寨、邢家毗邻,南与田市接壤。清末山东难民迁徙聚居于此,因与东南的张八洼村较近,便取名张八洼庄子。1924年,呈请临潼县登记粮户,改名为东合村。山东移民吃苦耐劳、生活俭朴、诚信待人,初来时多以打短工、磨豆腐、打凉粉、挑担叫卖为生,有一定积蓄后才买地盖房。建国初有村民40多户,323人,耕地近千亩。现有村民125户,720人,耕地面积1546亩。
近年来,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东西3条街道全部硬化,楼板房拔地而起。甜瓜种植、蔬菜作务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主任吴天龙带头推广种植 “美国红提” 100多亩,长势喜人。奶牛养殖户谭拥军饲养奶牛14头,收益颇丰。
二、本村人物
邢福禄(1767~1848)水寨村邢家西组人,清末武举。曾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济贫扶弱,当过武场教练,也干过押镖行当。特长红拳、棍棒、弓箭等。年近六旬回家务农。
金天保(1892~1964)水寨村南寨组人。少年时家庭富有,自请私塾先生在家习读。民国初任甲长,后追随李虎臣,坚守西安时任营长,防守西安南门。后曾任关山镇民团团长。建国后回家务农。
金林贵(1895~1987)水寨村南寨组人。少时拜师习武,精通红拳、咏春拳、梅花拳,能把上马石高举过头顶。后在陕甘宁等地卖艺、任教、押镖。行侠仗义,扶弱济贫,曾营救过吕梁八路军战士吕志锋。建国后回家,以做木工为生。
金万龙(1912~1941)水寨村南寨组人。1934年在蒲城上中学时加入中国******,1936年于临潼县田市小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田市、相桥一带动员进步青年加入党组织,宣传抗日救国。1941年冬有一次回家,夜晚不知何人叫门,因枪走火身亡。卒年39岁。
宋文学(1921~1995)水寨村东合西组人,0党员,离休干部。原籍山东高密县。1949年参加革命,随解放军西进。解放后曾首任关山民兵营长。抗美援朝期间,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应征入伍。离开关山后,先后在华县兵役局、渭南军分区工作。转入地方后,曾在渭南县委工作,曾任组织部副部长、公社书记、渭南食品加工厂书记兼厂长等职务。1995年12月因病去世。
王广德 生于1923年,水寨村东合组人,0党员。1949年参加革命,随解放军西进。1953年后任关山区副区长,后调任马额大公社社长,1963年任临潼烟草公司书记,1976年任临潼农资二公司书记。现已离休。
刘广信 生于1921年,水寨村东合西组人,0党员。1952年参加工作,任戴家乡乡长。1954年调临潼县-工作,曾任马额、铁炉、纸李、关山、相桥等公社公安特派员。1975年任相桥机械厂主任。1980年调任临潼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工作,直至退休。
金天虎 生于1925年,水寨村南寨组人,0党员。解放前,家贫不得温饱,少年时徒行淳化,在-某军当兵,随军到西安不久,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国后,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务。现已退伍。
邢忠直 生于1945年,水寨村邢家西组人,0党员。1966年毕业于陕西省公安干校,分配于省公安厅工作。1968年10月调往富县,曾任-长、组织部长、副县长等职。1989年调临潼县组织部工作。已退休,现居临潼县城。
宋选政 烈士,水寨村东合西组人,生于1954年12月,0党员。1974年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九二〇八部队服役,任副排长。1978年5月6日,在一次战略施工中,不幸因公殉职,时年24岁。他牺牲后,部队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骨灰安放于吉林省科右中旗革命烈士纪念馆。
谭建忠 生于1967年7月,水寨村东合东组人,西安航城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西安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阎良区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陕西省农业产业化带头人、西安市创业明星、阎良区十杰青年、阎良区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面粉公司现占地80余亩,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100余人。
三、文物古迹
【邢氏祖碑】 原位于邢家村东南邢氏墓前,碑身高170公分,宽80公分,厚10公分。系光绪年间秀才邢海蓬为纪念先父所立。已埋于地下。
【袁氏祖碑】 刻制于光绪年间,原立于南寨村东袁氏祖茔前。碑文意思为:袁姓户族的一支从渭南县北袁村迁此,为纪念先祖而敬制。现仅保存碑前的一块石供桌,高42公分,长60公分,宽42公分。
【金氏祖碑】 刻制于光绪年间,原立于南寨村东南金氏祖茔前。现有碑楼横额一块,长60公分,宽32公分,厚10公分,刻有“士林模范”四个字,存放于金万征家。
【古庙】 水寨村东路北有座古庙,庙宽五间,进深5米,土木结构,建于清代,建国后改作学校,1964年拆除。南寨、邢家各有一座古庙,形制基本与上庙相同,不再赘述。
【上马石】 原有四尊,现存两尊,长92公分,宽44公分。一登高34公分,长46公分;二登高70公分,长46公分。现邢家韩林朝、南寨金天芳各存一尊。
四、教育简史
水寨村解放前就有四所初级小学。
光绪年间邢家村秀才邢海蓬在家办私塾,民国24年(1935年),村里又办起小学。建国后,村民把古庙作为学校。1983年正式建校,有教室两座、两个复式教学班、老师两名、学生40多名。1985年并入水寨小学。
东合小学,解放前夕创建,有教室一座,由本村老师任教,学生有十几名。建国后,山东人逐渐富裕,人口剧增,群众集资建校两次。1976年重建教室4座、教师宿舍两座,砖砌围墙,有4个教学班、教师4名、学生90多名。1985年并入水寨小学。
民国初期,南寨金姓办有学堂一所,外请老师,有学生十多名。建国后,村民以古庙作为学校。1973年新建教室两座,有两个复式班、教师两名、学生30多名。1985年并入水寨小学。
水寨小学,民国初期建立,外请老师,有学生十多名。建国后以古庙为学校,有学生20多名。1958年成为一所完全小学。周边及渭南、田市一些学生也来此就读,有学生近400名。1968年后曾招收初中班。1985年与新义村分校,新址迁至东合村以北四个自然村的正中,占地5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275平方米。有教室12座、会议室1座、12个教学班、学生400名、教职工16名。
1990年改善办学条件,拆除原有校舍,新建教学楼两栋。2004年,又建一座九间框架式平房,由一部三室变为一部十三室。
水寨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小炒泡馍、雪魁相配等特产。
水寨村村域平坦,黄土地质,成片相连,便于耕种。地处东方红灌区,且有机井浇灌,水利条件得天独厚。农业条件优越,土地肥沃,主产粮棉。改革开放后,瓜果蔬菜种植日渐增多。村内有环镇公路、振关路、田渭路过境,交通十分便利。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进城务工为主。
村有卫生室1个、兽医站1个。各自然村均有小商店,近年来又在环镇路东合以北新建了商业区,内有百货超市4家、粮庄两个,另有五金家电经销部、农机修理部、网络通信服务部、理发部、饭店、朱强农资公司、杨勇装饰材料大全、东亮摩托家电经营部等。本村现有耕地4900亩,村民622户,2315人。曾走出大学生146人、研究生8人。
一、村组概述
(一)邢家
位于关山镇东南4公里处,分别与东樊、东合、简家毗邻。该村原名兴武村。其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在明代正德年间武姓建村,故名兴武村,到崇祯年间武姓绝嗣,邢姓迁入,绵延生息,人口日盛,遂改名为邢家村;二是明代村民崇尚习武,故取名兴武村,后因习武者渐少,村民又大多姓邢,即改名为邢家村。以上二说已无法考证,仅记于此。
邢家古时称堡,光绪十五年(1889年)已筑城墙,长100米,宽80米,只有南城门,门宽3米,高2.5米,两道双扇门竖立其间。城墙上有城堞、墩台。1958年城墙被拆除。
民国初年,该村有12户。1949年有村民34户,221人,耕地面积1350亩。2010年有150户,580人,耕地面积1350亩。地处东方红灌区,有机井十多眼,灌溉方便,旱涝保收。种植业以粮棉为主,瓜果蔬菜面积近年不断增加。村中有收割机4台、五零拖拉机两台、木器加工厂1家、吸奶点和饲养场1个。
(二)水寨
位于关山东南4公里处,东与渭南接壤,西与邢家、简魏连畔种地,南与南寨相邻,北邻义合。群众传说水寨村明代崇祯年间已建村。本村老者杨培正说:虽是明朝建村,实际是清代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刀枪入库、兵士屯田,才在此筑城为寨,作为屯军粮之处,居民全系军户,粮为军粮,初名北寨;又一说是该村地势低下,光绪年间曾遇大雨,荆塬洪水南下,积洪于此,故称水寨。据光绪《临潼县续志》可知,1867年捻军攻打关山镇的寨城,都司杨辉玉遇难。这个寨城很可能就是水寨。该村旧时有城,开东西两门,东门比西门大一半,双扇木门,门扇用铁皮铁板裹钉,坚固耐用。城门上有炮楼,农业合作化后城墙被拆除。东门外有庙堂一座,门侧有尊上马石。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炳章、杨景义、李振海等各有土地百亩以上,车马全套,成为当地大户。又有李炳振、杨景信、李孟儒等人通过经商成为富户,村人遂以经商为荣。该村1949年有27户,164人,耕地面积1140亩,亩产不足100公斤。2010年有380人,耕地891亩。村内现有收奶站和饲养场各1处、个体养猪户3家、收割机4台、挖土机两台。村中杨姓、李姓占多数,秦姓是华阴移民。
(三)南寨
位于关山东南5公里处,东连渭南境界,南与田市接壤,北与水寨毗邻。传说明崇祯年间建村,因吴姓居多,故名吴家寨。至清末民初,金氏户族日益壮大,遂与吴姓协议,因村地处水寨以南,故更名为南寨。据说康熙年间,村民挖土筑寨,城方70米,门小而坚,难以攻克。寨对面有庙堂一座,建国后拆除。除吴金两大姓外,刘姓光绪初年由湖北郧县迁入,袁姓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渭南北袁村迁入,李姓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商洛地区山阳县迁来,谭姓解放前夕从相桥孙家迁来,王姓系三门峡库区华阴移民。
南寨1949年有村民31户,184人,耕地面积938亩,粮食亩产100多斤。2010年有420人,耕地976亩,小麦亩产千斤左右。近年来,村民种瓜务菜兴趣日高,每亩收入6000多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东合
位于关山镇东南5公里处,东西北分别与南寨、水寨、邢家毗邻,南与田市接壤。清末山东难民迁徙聚居于此,因与东南的张八洼村较近,便取名张八洼庄子。1924年,呈请临潼县登记粮户,改名为东合村。山东移民吃苦耐劳、生活俭朴、诚信待人,初来时多以打短工、磨豆腐、打凉粉、挑担叫卖为生,有一定积蓄后才买地盖房。建国初有村民40多户,323人,耕地近千亩。现有村民125户,720人,耕地面积1546亩。
近年来,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东西3条街道全部硬化,楼板房拔地而起。甜瓜种植、蔬菜作务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主任吴天龙带头推广种植 “美国红提” 100多亩,长势喜人。奶牛养殖户谭拥军饲养奶牛14头,收益颇丰。
二、本村人物
邢福禄(1767~1848)水寨村邢家西组人,清末武举。曾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济贫扶弱,当过武场教练,也干过押镖行当。特长红拳、棍棒、弓箭等。年近六旬回家务农。
金天保(1892~1964)水寨村南寨组人。少年时家庭富有,自请私塾先生在家习读。民国初任甲长,后追随李虎臣,坚守西安时任营长,防守西安南门。后曾任关山镇民团团长。建国后回家务农。
金林贵(1895~1987)水寨村南寨组人。少时拜师习武,精通红拳、咏春拳、梅花拳,能把上马石高举过头顶。后在陕甘宁等地卖艺、任教、押镖。行侠仗义,扶弱济贫,曾营救过吕梁八路军战士吕志锋。建国后回家,以做木工为生。
金万龙(1912~1941)水寨村南寨组人。1934年在蒲城上中学时加入中国******,1936年于临潼县田市小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田市、相桥一带动员进步青年加入党组织,宣传抗日救国。1941年冬有一次回家,夜晚不知何人叫门,因枪走火身亡。卒年39岁。
宋文学(1921~1995)水寨村东合西组人,0党员,离休干部。原籍山东高密县。1949年参加革命,随解放军西进。解放后曾首任关山民兵营长。抗美援朝期间,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应征入伍。离开关山后,先后在华县兵役局、渭南军分区工作。转入地方后,曾在渭南县委工作,曾任组织部副部长、公社书记、渭南食品加工厂书记兼厂长等职务。1995年12月因病去世。
王广德 生于1923年,水寨村东合组人,0党员。1949年参加革命,随解放军西进。1953年后任关山区副区长,后调任马额大公社社长,1963年任临潼烟草公司书记,1976年任临潼农资二公司书记。现已离休。
刘广信 生于1921年,水寨村东合西组人,0党员。1952年参加工作,任戴家乡乡长。1954年调临潼县-工作,曾任马额、铁炉、纸李、关山、相桥等公社公安特派员。1975年任相桥机械厂主任。1980年调任临潼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工作,直至退休。
金天虎 生于1925年,水寨村南寨组人,0党员。解放前,家贫不得温饱,少年时徒行淳化,在-某军当兵,随军到西安不久,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国后,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务。现已退伍。
邢忠直 生于1945年,水寨村邢家西组人,0党员。1966年毕业于陕西省公安干校,分配于省公安厅工作。1968年10月调往富县,曾任-长、组织部长、副县长等职。1989年调临潼县组织部工作。已退休,现居临潼县城。
宋选政 烈士,水寨村东合西组人,生于1954年12月,0党员。1974年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九二〇八部队服役,任副排长。1978年5月6日,在一次战略施工中,不幸因公殉职,时年24岁。他牺牲后,部队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骨灰安放于吉林省科右中旗革命烈士纪念馆。
谭建忠 生于1967年7月,水寨村东合东组人,西安航城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西安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阎良区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陕西省农业产业化带头人、西安市创业明星、阎良区十杰青年、阎良区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面粉公司现占地80余亩,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100余人。
三、文物古迹
【邢氏祖碑】 原位于邢家村东南邢氏墓前,碑身高170公分,宽80公分,厚10公分。系光绪年间秀才邢海蓬为纪念先父所立。已埋于地下。
【袁氏祖碑】 刻制于光绪年间,原立于南寨村东袁氏祖茔前。碑文意思为:袁姓户族的一支从渭南县北袁村迁此,为纪念先祖而敬制。现仅保存碑前的一块石供桌,高42公分,长60公分,宽42公分。
【金氏祖碑】 刻制于光绪年间,原立于南寨村东南金氏祖茔前。现有碑楼横额一块,长60公分,宽32公分,厚10公分,刻有“士林模范”四个字,存放于金万征家。
【古庙】 水寨村东路北有座古庙,庙宽五间,进深5米,土木结构,建于清代,建国后改作学校,1964年拆除。南寨、邢家各有一座古庙,形制基本与上庙相同,不再赘述。
【上马石】 原有四尊,现存两尊,长92公分,宽44公分。一登高34公分,长46公分;二登高70公分,长46公分。现邢家韩林朝、南寨金天芳各存一尊。
四、教育简史
水寨村解放前就有四所初级小学。
光绪年间邢家村秀才邢海蓬在家办私塾,民国24年(1935年),村里又办起小学。建国后,村民把古庙作为学校。1983年正式建校,有教室两座、两个复式教学班、老师两名、学生40多名。1985年并入水寨小学。
东合小学,解放前夕创建,有教室一座,由本村老师任教,学生有十几名。建国后,山东人逐渐富裕,人口剧增,群众集资建校两次。1976年重建教室4座、教师宿舍两座,砖砌围墙,有4个教学班、教师4名、学生90多名。1985年并入水寨小学。
民国初期,南寨金姓办有学堂一所,外请老师,有学生十多名。建国后,村民以古庙作为学校。1973年新建教室两座,有两个复式班、教师两名、学生30多名。1985年并入水寨小学。
水寨小学,民国初期建立,外请老师,有学生十多名。建国后以古庙为学校,有学生20多名。1958年成为一所完全小学。周边及渭南、田市一些学生也来此就读,有学生近400名。1968年后曾招收初中班。1985年与新义村分校,新址迁至东合村以北四个自然村的正中,占地5625平方米,建筑面积1275平方米。有教室12座、会议室1座、12个教学班、学生400名、教职工16名。
1990年改善办学条件,拆除原有校舍,新建教学楼两栋。2004年,又建一座九间框架式平房,由一部三室变为一部十三室。
水寨村附近有阎良航空科技馆(阎良飞行体验馆)、高家民俗大院、秦汉栎阳城遗址、义和遗址、古栎阳桥等旅游景点,有阎良相枣、阎良甜瓜、阎良酥梨、小炒泡馍、雪魁相配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