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石人坪村 | ~200 | 乡中心区 | 石人坪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书房沟村 | ~201 | 村庄 | 书房沟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杨柳村 | ~202 | 村庄 | 杨柳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龙门垭村 | ~203 | 村庄 | 龙门垭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油榨沟村 | ~204 | 村庄 | 油榨沟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双碑垭村 | ~205 | 村庄 | 双碑垭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新寺湾村 | ~206 | 村庄 | 新寺湾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王家桥村 | ~207 | 村庄 | 王家桥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龙回山村 | ~208 | 乡中心区 | 龙回山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详细] |
蒲氏祠村 | ~209 | 村庄 | 蒲氏祠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安子山村 | ~210 | 村庄 | 安子山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凤阳寺村 | ~211 | 村庄 | 凤阳寺村是四川省南充南部县千秋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千秋乡位于南部县西南隅,地属浅丘,东连大河镇,南与西充县义和乡接壤,西与玉镇乡相邻,北靠伏虎镇。省道101线和定水支渠横贯其境,全乡有2585户,总人口79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0人,全乡辖12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2.4平方公里,集镇建设面积0.8平方公里,总面积8372亩,其中耕地面积7872亩,人均耕地0.91亩。粮食总产4729吨,花生12吨,油菜80吨,产茧45吨,劳务输入2240万元,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
基础设施
千秋全乡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闭路,村村通广播,农网改造第一、二期完成了7个村,2005年,全乡农网改造将全面结束。乡道3.5公里实现标美化。双碑垭村、王家桥村实现了村通柏油路6.5公里,杨柳村实现了社通碎石路面3公里。有蓄水塘8处,石堰2处,蓄水池3处,有效蓄水量14.3万立方,可实现灌面936亩,定水支渠途径全乡3公里,农毛渠共计36公里。中低产田改造500亩。为全乡农业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业结构调整
在原有水果、蔬菜支柱产业基础上,按照“合理布局、提高效益”的原则,沿省道101线成片栽植枇杷300余亩,成片栽植梨树50亩。本着长短结合的原则在园内套种了黑麦草、西瓜、大豆等作物,批量养鹅5000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全乡结构调整。全乡粮经比例调整到6:4。退耕还林800亩,主要栽植柏树、核桃。封山育林3500亩,森林覆盖率48%。
社会事业
乡内中心小学1所,村小4所,有初中班6个,314人,小学班17个,700人。在职教师44人,工人3人,其中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5人,高级职称1人,退休教师17人。全乡享受优抚对象125人,发放优抚金2元。享受低保70人,发放低保金3.5万元。有敬老院1处,常年住有孤寡老人4人,有卫生院1处,春季医疗站10个,从业人员22人,设有病床8个,科室8个,能处理日常疾病,为全乡人民提供保障。2004年全乡有序输出劳务人员2700人到北京、山东、广州、深圳、宁波等地务工,全年实现收入共计2240万元。
集镇建设
2004年,通过引资140万元,开发集镇建设,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新建了一条长30米,宽18米的大西街。.
基础设施
千秋全乡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闭路,村村通广播,农网改造第一、二期完成了7个村,2005年,全乡农网改造将全面结束。乡道3.5公里实现标美化。双碑垭村、王家桥村实现了村通柏油路6.5公里,杨柳村实现了社通碎石路面3公里。有蓄水塘8处,石堰2处,蓄水池3处,有效蓄水量14.3万立方,可实现灌面936亩,定水支渠途径全乡3公里,农毛渠共计36公里。中低产田改造500亩。为全乡农业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业结构调整
在原有水果、蔬菜支柱产业基础上,按照“合理布局、提高效益”的原则,沿省道101线成片栽植枇杷300余亩,成片栽植梨树50亩。本着长短结合的原则在园内套种了黑麦草、西瓜、大豆等作物,批量养鹅5000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全乡结构调整。全乡粮经比例调整到6:4。退耕还林800亩,主要栽植柏树、核桃。封山育林3500亩,森林覆盖率48%。
社会事业
乡内中心小学1所,村小4所,有初中班6个,314人,小学班17个,700人。在职教师44人,工人3人,其中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5人,高级职称1人,退休教师17人。全乡享受优抚对象125人,发放优抚金2元。享受低保70人,发放低保金3.5万元。有敬老院1处,常年住有孤寡老人4人,有卫生院1处,春季医疗站10个,从业人员22人,设有病床8个,科室8个,能处理日常疾病,为全乡人民提供保障。2004年全乡有序输出劳务人员2700人到北京、山东、广州、深圳、宁波等地务工,全年实现收入共计2240万元。
集镇建设
2004年,通过引资140万元,开发集镇建设,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新建了一条长30米,宽18米的大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