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姓王村 | 姓王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赵宋时代便有人民聚集居住,而到了明万历年间(1578年),三槐堂后人王仁七公成逊(孙)带领妻与子从仙居大林樟树桥三卜迁至今玉屏…[详细] | ||
仁岸村 | 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离县城11公里,是由仁岸、半衣坤、清水湾、季坑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1077户,共2067人,其中党员111名,其中外出约460人…[详细] | ||
蟠龙村 | 蟠龙村坐落于我县中部,位于舒洪镇西北部;离县城13公里,距舒洪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平黄公路从村外围绕过。东与岭口、昆洪村相邻,南与螺蛳岩村相接,西靠洪…[详细] | ||
岭口村 | 舒洪镇岭口村地处缙云县舒洪镇东面,离镇政府约4公里,距缙云城区11公里。交通便利,是兰舒公路(兰口到舒洪)的必经之地。村庄依山傍水,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详细] | ||
昆洪村 | 舒洪镇昆洪村由原昆坑、新屋、外麻车、下园等四个村合并而成,驻地昆坑。距离县城20公里,交通便利。村域面积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2亩,山林面积…[详细] | ||
舒洪村 | 舒洪村东距缙云县城9公里,为舒洪镇政府驻地村。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东接姓王,南连仁岸,自古以来就是缙云南乡重要的集散中心。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19…[详细] |
一、概况
(一)位置与面积 舒洪镇位于缙云县中部,北纬28?38?,东经120?08?,离县城9公里。镇以驻地村名。东临溶江乡,东南连胡源乡,西南接东渡镇,西与西北毗五云镇,东北界东方镇。舒洪盘地海拔162米,下园村悬藤山自然村最高海拔为800米,起伏极大。全镇总面积65.2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舒洪机关巷23号。
地形以丘陵为主,间有河谷平原,局部为低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白水山)1083米。
(二)气候与水文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一般。镇东有源自越王山之水的贞溪入境,东南有古方山源头下贞溪汇合。入好溪,属瓯江水系。山岙库塘遍布,水利条件较优。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65天,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自然灾害以高温、台风为主,冰雹次之。2003年绝对最高气温43℃,日最高气温≧36℃达60天。
(三)自然资源 舒洪镇土地类型比较齐全,平缓坡多,光照充足。丘间平畈宜种植粮食,丘陵区域重点开发园地经济。主要地类占总面积比例:耕地6.1%,林地76.1%,水域2.1%。植被以松、杉、竹、茶为主,兼育桔、梅、栗等。
已探明和开发的矿种有:膨润土、萤石、沸石、页岩、凝灰岩矿等。主要分布在仙都山脉的洪岭脚、蟠龙、舒洪等村。
二、建制沿革
建国初期分昆坑、舒洪二乡。1956年二乡合并成昆洪乡。1958年为昆洪管理区,属盘溪公社。1966年0开始改名“红旗”公社。1979年由姓王驻地迁至舒洪振兴东路4号,名山背。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舒洪公社。1984年复乡建制为舒洪乡。1985年8月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镇政府移至原盘溪区公所驻地,挂牌办公。现辖20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筹)。人口177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6人。
三、经济状况
(一)农业 全镇耕地面积5457亩。其中:水田4988亩,旱地469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其次为小麦、玉米、茶叶、蚕桑、药材、黄花菜、香菇等。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436.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66元(年报统计)。
(二)工业 镇工业小区位于镇区东面的螺蛳岩村,金华—仙居—丽水二条省道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用电充足。通过招商引资,已有浙江鸿顺实业、浙江正达模具、佰鑫涂料、雷力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驻足生产,规模效益连年翻番。小区道路建设、电力线路、路灯安装均已完成。征地170亩的中外合资浙江正达模具有限公司一期工程(90亩)全部完成、投产。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有力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县内外投资者。全新的服务意识,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的实施,以及涉及企业事项的全程代理工作,成为企业的坚强后盾。截止2004年,镇内共有各类企业7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
(三)商业 舒洪是盘溪流域经济贸易的集散中心,镇上设有酒家、旅馆、粮店、百货等。商业活动包括批发、零售、农特产集散、衣、食、住、行、娱等。每逢二、七为集市日。
(四)金融 镇内设有农业银行分理处、农村合作信用社、邮政储蓄所等机构。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抓存款、促贷款、增效益,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壮大资金实力、加强信贷管理为重点,建立诚信服务。
四、社会状况
(一)教育 舒洪小学的前身是民国时期区立的“招贤学校”,现为镇中心小学。主体教学楼由台胞舒寿福捐赠人民币95万元,政府投资70万元,于2001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有1—5个年级共有教室32间,学生830人,教师51人。驻地内有省级重点综合高中1所(盘溪中学),共有初中班12个,学生575人,教师38人;高中班30个,学生1663人,教师109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0人),职工23人。
2000年,舒洪镇被丽水地区行政公署评定为“教育强镇”。
2003年,舒洪镇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教育强镇。
(二)医院 舒洪中心医院前身为盘溪区卫生院,始建于1956年8月,1959年迁今址。面积6亩,其中工作用地2600平方米,病床20张,职工49人。设有化验室、手术室、心电图、B超、超声波、胃镜、血生化分析仪等。2004年与钭氏伤科合作,增添了综合治疗设备。现有农村卫生室9个,人员12人。分布于各主要村庄,是医院的延伸部分。
(三)邮电 1960年为邮政所,1984年改为邮政支局,1998年从原址机关巷15号迁至振兴东路电信大楼,分为邮政、电信二家。现有固定电话3900部,宽带网电脑130台。
(四)电视广播 50年代装有线广播,至1980年普及。1995年改为广播电视站。1997年后安装有线电视,至2004年底共有用户2500户,布及全镇16个行政村。
(一)位置与面积 舒洪镇位于缙云县中部,北纬28?38?,东经120?08?,离县城9公里。镇以驻地村名。东临溶江乡,东南连胡源乡,西南接东渡镇,西与西北毗五云镇,东北界东方镇。舒洪盘地海拔162米,下园村悬藤山自然村最高海拔为800米,起伏极大。全镇总面积65.2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舒洪机关巷23号。
地形以丘陵为主,间有河谷平原,局部为低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白水山)1083米。
(二)气候与水文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一般。镇东有源自越王山之水的贞溪入境,东南有古方山源头下贞溪汇合。入好溪,属瓯江水系。山岙库塘遍布,水利条件较优。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65天,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自然灾害以高温、台风为主,冰雹次之。2003年绝对最高气温43℃,日最高气温≧36℃达60天。
(三)自然资源 舒洪镇土地类型比较齐全,平缓坡多,光照充足。丘间平畈宜种植粮食,丘陵区域重点开发园地经济。主要地类占总面积比例:耕地6.1%,林地76.1%,水域2.1%。植被以松、杉、竹、茶为主,兼育桔、梅、栗等。
已探明和开发的矿种有:膨润土、萤石、沸石、页岩、凝灰岩矿等。主要分布在仙都山脉的洪岭脚、蟠龙、舒洪等村。
二、建制沿革
建国初期分昆坑、舒洪二乡。1956年二乡合并成昆洪乡。1958年为昆洪管理区,属盘溪公社。1966年0开始改名“红旗”公社。1979年由姓王驻地迁至舒洪振兴东路4号,名山背。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舒洪公社。1984年复乡建制为舒洪乡。1985年8月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镇政府移至原盘溪区公所驻地,挂牌办公。现辖20个行政村,171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筹)。人口177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6人。
三、经济状况
(一)农业 全镇耕地面积5457亩。其中:水田4988亩,旱地469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其次为小麦、玉米、茶叶、蚕桑、药材、黄花菜、香菇等。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436.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66元(年报统计)。
(二)工业 镇工业小区位于镇区东面的螺蛳岩村,金华—仙居—丽水二条省道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用电充足。通过招商引资,已有浙江鸿顺实业、浙江正达模具、佰鑫涂料、雷力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驻足生产,规模效益连年翻番。小区道路建设、电力线路、路灯安装均已完成。征地170亩的中外合资浙江正达模具有限公司一期工程(90亩)全部完成、投产。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有力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县内外投资者。全新的服务意识,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的实施,以及涉及企业事项的全程代理工作,成为企业的坚强后盾。截止2004年,镇内共有各类企业7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
(三)商业 舒洪是盘溪流域经济贸易的集散中心,镇上设有酒家、旅馆、粮店、百货等。商业活动包括批发、零售、农特产集散、衣、食、住、行、娱等。每逢二、七为集市日。
(四)金融 镇内设有农业银行分理处、农村合作信用社、邮政储蓄所等机构。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抓存款、促贷款、增效益,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壮大资金实力、加强信贷管理为重点,建立诚信服务。
四、社会状况
(一)教育 舒洪小学的前身是民国时期区立的“招贤学校”,现为镇中心小学。主体教学楼由台胞舒寿福捐赠人民币95万元,政府投资70万元,于2001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现有1—5个年级共有教室32间,学生830人,教师51人。驻地内有省级重点综合高中1所(盘溪中学),共有初中班12个,学生575人,教师38人;高中班30个,学生1663人,教师109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0人),职工23人。
2000年,舒洪镇被丽水地区行政公署评定为“教育强镇”。
2003年,舒洪镇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教育强镇。
(二)医院 舒洪中心医院前身为盘溪区卫生院,始建于1956年8月,1959年迁今址。面积6亩,其中工作用地2600平方米,病床20张,职工49人。设有化验室、手术室、心电图、B超、超声波、胃镜、血生化分析仪等。2004年与钭氏伤科合作,增添了综合治疗设备。现有农村卫生室9个,人员12人。分布于各主要村庄,是医院的延伸部分。
(三)邮电 1960年为邮政所,1984年改为邮政支局,1998年从原址机关巷15号迁至振兴东路电信大楼,分为邮政、电信二家。现有固定电话3900部,宽带网电脑130台。
(四)电视广播 50年代装有线广播,至1980年普及。1995年改为广播电视站。1997年后安装有线电视,至2004年底共有用户2500户,布及全镇16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