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长乐镇郯城村

旅景地名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地名:郯城村隶属:长乐镇
区划代码:330683101代码前6位:330683
长途区号:0575 邮政编码:312000
车牌号码:浙D行政级别:村
郯城村相关网站: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剡溪,这条我市境内的小溪,越千年,润万物,孕育了一方文明,传承了厚重历史,负载了浓情往事;正因其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剡溪在世人面前显示出迷人的魅力。今起我们推出“感受千年剡溪”系列报道,以触摸母亲河的独特视角,让大家跟随记者的视线,去追寻和体验这段文化、风情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寻踪之旅,从而激发建设越乡文化名市的热情。
  剡溪——嵊州的母亲河
  剡溪始于新昌江与澄潭江合流处,终于三界镇嵊州与上虞界

  1986年修订的《嵊县水利志》记载:“剡溪又名剡江、剡川,历史悠久,早自秦汉置剡县时,就‘山有剡山,水有剡溪’之称,历代县志都有记载。剡溪和曹娥江为一条连贯河流,自城关至三界段,解放后,曾称曹娥江或曹娥江上游,1981年地名普查时正名‘剡溪’。”
   市水电局退休高级工程师马亦年对剡溪颇有研究,曾写过一篇《剡溪考》。马亦年经考证后也认为,自新昌江与澄潭江合流处起,至三界镇与上虞市交界止,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剡溪,不仅符合历史上多数说法,也符合水利上的惯例。
   剡溪自古以来就是一条著名的河流。唐《元和郡县志》称: “剡溪出(剡)县西南,北流入上虞县界为上虞江。”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九六剡县》:“剡溪,在县南一百五十步……” 1999年版《辞海》载:“剡溪,在浙江嵊州市,即曹娥江上游。”《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称:“剡溪,即今浙江曹娥江上游。”
   那么,剡溪之名是如何来的呢?宝庆《会稽绩志》曰:“剡溪古谓之了溪,禹治水至此毕矣。了溪一名禹溪,今溪畔有禹溪村。”据解放前《嵊县志》记载,相传县治始建于秦朝。秦始皇于37年(公元前210年)东巡会稽郡, 星子峰南深坑千丈,以泄王气,名曰溪坑,县亦以剡名。另说,据《汉书·地理志》,汉景帝前元4年(公元前153年)已置剡县,即“山有剡山,水有剡溪”之称。
  剡溪的源头有四
  
   剡溪的源头在哪里?宋高似孙著《剡录》是这样写的:“其水合山流为溪,殆如顾恺之所谓万壑争流者,其源有四:一自天台山北流会于新昌入于溪;一自婺之武义西南流经东阳复东流与北流之水会于南门入于溪;其一导鄞之奉化由沙溪西南转北之杜潭入于溪;一自台之宁海历三坑西绕为三十六渡与杜潭会出浦口入于溪。合四流为一入于江。”
   市水电局退休高级工程师马亦年认为四个源头分别是:一是澄潭江,旧称南江,上碧溪,发源于海拔870米的磐安县尖公岭,南北流向,经新昌县境,于甘霖镇田东村入城,应是剡溪之干流。二是新昌江,旧称潭遏溪,发源于海拔932米的天台县华顶山,南北流向,流经新昌县城,于三江街道黄泥桥入城,现今在下南田与澄潭江汇流。三是长乐江,旧称西江,发源于海拔744米的东阳市道尚岭,西东流向,至长乐镇深溪村入嵊境,称绿溪江,经水竹至长乐太平村,称合山江。先后汇入大昆江(昆溪)、小昆江、南山江、雅张江(珠溪)、郯城江(剡源溪)、石璜江(罗松溪)、富润江、崇仁江(江田溪),流至剡湖街道东桥上方汇入剡溪。四是黄泽江,旧称东江,发源于海拔954米的宁海与新昌交界的虾脖尖,东西流向,至黄泽柿红山入我市。至长山洙头,右岸有上东江(晦溪)汇入,经黄泽镇,至浦口街道蒋家埠以南汇于剡溪(旧称万年亭入于溪,今亭拆除成了江中心)。
   关于剡溪之干流,除了源自磐安县尖公岭一说,唐诗之路的提出者竺岳兵先生认为剡溪之源干流出自天台县华顶山。
  剡溪的支流
  
   在我市流入剡溪的支流还有:沙园江,源出崇仁镇馒头山,经沙园村,于三聚潭汇入;四明江,亦名新涧溪,源出四明山活狲洞,经浦口,在屠家埠汇入;强口溪,源出仙岩镇谢岩,于仙岩镇汇入;里东江,亦名嵊溪、黄石渡,源出下王镇木杓田湾和平坑,经下王镇,在清风桥上方汇入;迥溪,亦称英雄江,源出崇仁岭头山,在三界镇山雩浦汇入。
   剡溪,古有浦阳江、了溪、属溪、剡江、剡川、剡汀、嵊水、戴溪、三溪、戴逵滩、曹娥江等别称。
   历史上曾被称为剡溪的其他河段有:清康熙、道光和解放前《嵊县志》称发源于开元分水岗至郯城村的现名剡源江为剡源溪。解放前《嵊县志》把长乐江郯城至城关段称剡溪。省水利厅勘察设计院1957年《曹娥江南江查勘报告》称:“剡溪,北流至浦口,纳黄泽江,再北流至章镇附近,左纳范洋江,右纳入管溪至小江口与小舜江汇合,称舜江,再北流至曹娥镇,始称曹娥江。”
  奉化的剡溪:只是奉化江中的一个河段而已
   取名剡溪的河流,在我国还有好几条,其中最近的一条,是奉化剡溪。《奉化市志》记载:“剡江,发源于与余姚市交界的秀尖山,分四段:源头至班溪乡公棠村,长38公里,称西晦溪;公棠村至萧王庙镇,长16公里,称剡溪;萧王庙镇至方桥镇三江口,称剡江;方桥镇三江口至宁波市中心三江口称奉化江。”由此可见,奉化市的剡溪只是奉化江中长16公里的一个河段,和古代剡溪无关,只和嵊州的剡溪同名而已。
  剡溪,千古绝唱的唐诗之路
   古之剡溪,众流所凑,穿越群山,迂回曲折,或奔或汇,或浅或滩,或深而渊潭,峦峻石峭,树古林幽,夹岸争奇,映舟成趣,故有“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之说法。除了风光秀丽之外,剡溪的出名和王子猷雪夜访戴有密切的关系。自晋王子猷雪夜访戴,剡溪开始盛名,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纷至沓来。佛教高僧竺潜、支遁、于法兰、昙光等长期活动于剡东,浙东名士王羲之、戴逵、戴颙、许询、谢灵运等活动、归隐、终老于剡中,这些高贤大德,加上剡地奇丽风光,吸引后代诗人们纷纷慕名前来。
   特别是唐朝,慕仰剡地山水、求贤访古、涵吸剡溪文化思想之风更为盛行。当时从水路乘舟是入剡的主要交通方式,也较为方便,较多的文人贤士访越,其目的多为访剡。在《全唐诗》收载的2200余位诗词作者中,泛游过剡溪的共计为278人,其中《唐才子传》收才子278人,游览过剡溪的就有173人(见竺岳兵《剡溪,唐诗之路》),留下了数百首诗词。李白的“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指的就是我市境内的剡溪;杜甫在自传体长诗《壮游》中,对剡颇多留恋:“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一些有声望的诗人学者如白居易、皮日休、戴叔伦、罗隐等等都曾在剡留下多首诗词。一条山间小溪,却吸引了那么多的诗人鱼贯-,歌呼啸傲于此,是十分罕见的。
   1991年竺岳兵首倡“浙东唐诗之路”,1993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发函,同意“浙东唐诗之路”的专称。竺岳兵提出的唐诗之路,是由浙东运河段、曹娥江、剡溪(至源头华顶山)构成,总长约190公里。
   “剡溪是唐诗之路的精华。”竺岳兵认为,游历剡中名山,必需经过剡溪,因此它的名声远扬,甚至连浙东运河、曹娥江之名也被它所取代。据史料载,贺知章“表请为道士”,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意谓诏赐在镜湖与剡溪交接处的一块隐蔽的地方让他居住,而实际上是曹娥江与鉴湖相接,可知当时连曹娥江也被称为剡溪了,剡溪名声之盛可见一斑。
   古剡地如此吸引唐代诗人,固然因为这里是佛宗道源,人文渊薮,也的确因为这里有让人“欲罢不能忘”的秀异风光。从现存咏剡的唐诗看,一部分是对剡溪两岸风光的总体赞美,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竹下溪水绿,荷花镜里香”(李白),“镜浪洗手绿,剡花入心春”(孟郊),“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朱放)等。而唐以后,历代名人贤士访剡的颇多,如朱熹、陆游、王十朋、袁枚等,写诗作画、著书立说也十分丰富,且都有据可阅,可查考的名胜古迹也有多处。
   古人诗中涉及的景区和景点,在我市境内剡溪两岸的有: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故乡古始宁县(今三界镇);吴越王钱缪驻舟赋诗叹为异境的山雩 浦潭;宋代王烈妇殉难的清风崖;溪山相映如画的花山、画图山;大禹治水成功处了山和禹溪;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停棹处艇湖;王羲之终老之地金庭;夹岸青山、溪水逶迤的乌岩,等等。旧时剡溪顺流而下,东门、艇湖、竹山、禹溪、杉树潭、仙岩、清风、嶀浦、鼋头渚等胜景,统称“九曲胜景”。
  

  郯城村附近有南山湖象鼻山等旅游景点。